我國模具產業的結構比例較為合理:沖壓模約占37%,塑料模約占43%,鑄造模(包含壓鑄模)約為10%,鍛模、輪胎模、玻璃模等等其他類模具占10%。與工業發達國家的模具類別比例一致。近年來,我國涌現出一大批模具行業的龍頭企業。如,汽車覆蓋件模具有“四大家”,大型塑料模具有海爾、華威、群達行,精密沖壓模具有國盛、華富,汽車輪胎模具有巨輪、豪邁,鑄造模具有一汽鑄造、寧波合力、廣州型腔、北侖輝旺,精密塑料模具有唯科、寧波橫河等等。據武兵書介紹,模具行業已有95家企業被授予“中國重點骨干模具企業”稱號。
在產業布局上,我國模具業正在從較發達的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向內地和北方擴展,出現了一些新的模具生產較集中的地區,有京津冀、長大、成渝、武漢、皖中等地區。模具集聚發展成為新特點,模具園區(城、集聚地等)不斷涌現。現全國已建成、初具規模的模具園區約達20個左右。還有一些地方正在籌劃建設模具園區。要擴大生產,要規模化,就要構筑全球化的網絡,揚長避短,與供應商、渠道商、同行聯盟。這是未來發展的一種趨勢,已在目前產業集群(模具產業園)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得到了印證。模具可帶動其相關產業的比例大約是1:100,即模具發展1億元,可帶動相關產業100億元。而在東部地區,已形成昆山、無錫精密模具產業集群生產基地;泊頭、蕪湖汽車模具產業集群生產基地;寧波、黃巖、深圳、東莞大型、精密模具產業集群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