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權威消息人士處獨家獲悉,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的籌建材料已于7月底獲得工信部批復,目前正在等待民政部等職能部門的最后審批。這意味著協會成立已進入沖刺階段。
記者還獲悉,即將成立的稀土協會擬任會長很有可能是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干勇。業內分析認為,這標志著稀土產業將愈發受到監管層重視,而協會的組織格局和管理構架也表明今后龍頭企業將會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協會籌建進入沖刺階段
“7月下旬,工信部批復了我們成立稀土行業協會的申報材料,接下來就是程序性的工作。”稀土協會籌委會一位權威人士向上證報透露,協會的籌建工作已進入沖刺階段。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稀土協會按照的是國家一級行業協會的標準籌建,最終確定的主管部門極有可能為工信部,而非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這也就意味著,雖然稀土屬于有色金屬中的一個分支,但稀土協會將比銅、鋁、鉛鋅等其他有色金屬的行業協會擁有更大話語權。
業內權威人士表示,協會將對內為企業提供生產指導、市場調研、行業管理、中介服務、貿易摩擦預警等,對外發揮聯系企業與政府以及國內外市場之間的“橋梁”作用。 此外,協會還能夠以組織的形式對稀土行業的重點問題施加更大影響,“比如出口價格、出口配額等方面”。
龍頭企業爭奪話語權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內部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稀土行業協會的籌建一度遭遇阻力。由于稀土協會的籌建級別高,將對政策制定產生重要影響,國內幾大稀土企業對協會話語權的爭奪一度白熱化。而爭議的焦點,包括協會級別、組織架構和人事任免各方面。
“問題關鍵還是在于各個企業間的力量制衡。大家都希望多一點話語權。”上述人士透露,此次協會并非以第三方的形式進行組建,而是直接由部分大企業發起成立。而由于協會將對今后關系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幾家企業在權力分配上爭論不休。
面對爭議,包鋼稀土(46.53,-2.27,-4.65%)高層人士向本報記者回應:“行業協會由大型企業發起并發揮主導作用,中小企業廣泛參與在國外是很成熟的模式。第三方組建也脫不開企業。”
我國正在以占全球20%至30%儲量的稀土,應對90%供應量。其中,銪、鋱、镥、鏑、銩等中重稀土元素基本為我國獨有。隨著稀土戰略價值日益被發掘,我國稀土行業正在經歷一個政策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