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造”先行區 拼奪國內制高點
江寧濱江經濟開發區的科遠股份濱江智能制造產業園智能工廠內,工作人員在生產工業自動化系統器件。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馮芃 攝
□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徐寧
近日,記者走進南京工藝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廠區,發現“5G+智能滑塊生產線”格外安靜,8臺四軸加工中心與靈活的機械手默契“搭檔”,替代產線上的工人,完成自動上下料,實現產品的自動化加工。
作為南京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的“鏈”上企業,南京工裝現已建成我國規模最大的滾動功能部件研發制造基地,其高性能滾珠絲杠副、滾動直線導軌副產品在去年“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上亮相。
近年來,南京充分發揮創新資源優勢,實現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并以其作為推進智能制造、推動制造業邁向中高端的重要裝備支撐。
1500余家企業“進群”,產業鏈培育加快
“2021年開始,公司啟動‘5G+智能滑塊生產線’工業應用項目,實現生產自動化,加工一個零件的時間比過去縮短一半以上,節省成本超過四分之一。”南京工裝副總經理曹澤云介紹。
南京工裝作為南京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機床功能部件領域的龍頭企業,已建成我國規模最大的滾動功能部件研發制造基地,主要產品滾珠絲杠、滾動導軌廣泛應用于高端機床制造業、新能源、半導體、工業機器人等多領域市場。
智能制造裝備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決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裝備,包含機器人、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自動化成套生產線、智能控制系統、增材制造等。目前,南京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已集聚1500余家企業,形成較為完備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
機器人方面,全市涉及機器人研發和生產的企業近百家,覆蓋機器人本體制造、關鍵零部件制造、系統集成和機器人前沿技術等多個領域。工業機器人是南京機器人產業的主力軍,誕生了埃斯頓、億嘉和、熊貓電子裝備、科遠股份、中船重工鵬力、景曜科技等一批佼佼者。在特種機器人領域,涌現出一批創新型科技企業,分布在芯片、傳感器、人機交互技術、產品應用等多個環節。服務機器人研發生產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數控機床方面,主要分布在機床功能部件、金屬切割機床、特種加工機床等領域。除功能部件領域的南京工裝外,大量數控的PCB數控機床及鉆孔機、工大數控的切削加工齒輪機床等在金屬切割機床行業內具有一定技術領先優勢;特種加工機床領域,大地水刀是國內水切割行業領軍企業。
增材制造方面,在醫療領域、金屬結構件激光增材制造成套裝備及核心器件、三維掃描數據獲取、房屋建筑、工業制造云平臺等領域積累了一些典型應用案例,擁有南京增材制造研究院、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中科煜宸、英尼格瑪等一批研發機構和企業。
此外,自動化成套裝備方面擁有音飛儲存、迪威爾等一批重點企業。
產業鏈培育加快,產業規模不斷壯大,2022年,該集群實現營收1500億元。
四大特色園區優勢互補,產業集聚初形成
看準市場契機,南京工裝啟動研發絲杠花鍵一體化產品,用在機器人關節部位。然而,公司有能力研發,產品有市場前景,卻找不到批量驗證的條件,這令公司上下苦惱不已。
市區兩級多次召開產業鏈交流會,推動鏈內企業深化屬地合作,讓南京工裝迎來曙光。
“通過交流發現,埃斯頓有需求,我們有能力。”曹澤云欣喜地說,雙方于2021年就絲杠花鍵一體化產品啟動合作。
作為南京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的鏈主企業,埃斯頓的高質量發展不僅在于自身,更在于對整個產業鏈、供應鏈提檔升級的外部效應。埃斯頓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大部分原材料、元器件都可以在國內找到供應商,企業也總結出一套采購體系標準,希望借此培育出一批高質量的供應商,提升原材料供應的穩定性,并以此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
作為全市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發展主戰場,南京江寧區緊扣“鏈式布局、集群發展”發展思路,已集聚埃斯頓、南京工裝、音飛儲存、科遠智慧、菲尼克斯等一批智能制造裝備領域的優質企業,產業布局涵蓋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等多個重點領域。
再將目光投向南京六合區,南京高端數控機床產業鏈集聚提升(數控機床高標準廠房)項目建設現場,塔吊不停作業、攪拌車來回穿梭,工人正有序施工……總投資6億元、總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的數控機床高標準廠房雛形初現。
按照“產業集聚、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原則,南京正在重點打造江北新區智能制造產業園、江寧區智能制造產業園、六合區數控機床產業園、建鄴區智能制造新都市產業園4個特色園區,產業集聚初步形成。
南京江北新區重點打造國家智能制造新區,以智能制造產業園為主要載體,著力發展智能制造系統集成服務;
南京江寧區形成了相對完備的機器人及數控機床產業鏈;
南京六合區依托數控機床產業園建設,形成了以大量數控、新浙、穎元等為代表的數控機床產業集群,現有數控機床企業約80家,機床加工能力處于國內先進水平;
建鄴智能制造新都市產業園前身是南京第二機床廠西廠區,目前已成功招引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等行業眾多龍頭企業,以及一批優秀的空間設計類、文化藝術類企業入駐。
此外,南京經濟開發區依托人工智能領域優勢,重點發展服務機器人,南京雨花臺區依托中國(南京)軟件谷在工業軟件領域取得快速發展,麒麟機器人園重點引進和培育具有高端系統研發和集成能力的機器人企業。
“雙鏈融合”驅動,吹響“先行區”建設號角
6月3日舉行的南京市專精特新“千校萬企”紫金行動——東南大學校企協同創新推進大會上,南京工裝與東南大學建立長期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共同推進“滾動功能部件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項目的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及市場應用。
“我們為加快東南大學在產業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提供有利條件。而同等條件下,東南大學優先向我們推薦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降本增效性強的科技成果。”南京工裝相關負責人介紹。
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位于南京高淳區的南京大地水刀股份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超高壓水射流技術應用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建有國家“機械工業超高壓水切割工程實驗室”“江蘇省超高壓水射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擁有與超高壓水切割、水清洗相關的專利百余項。
“公司研發生產的超高壓數控萬能水切割機產品是集高檔數控、自動化技術及先進工藝裝備制造為一體的高科技及新興工藝裝備,為越來越多的行業所采用。”大地水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南京工大數控科技有限公司展廳一面墻上,記者看到密密麻麻掛著各式各樣的專利證書。總經理于春建介紹,公司掌握了一批領域內的核心技術,形成了“極坐標數控制齒加工機床”“數字化綜合性能測試平臺”等專利群。
在成果轉化上,南京工大數控依托南京工業大學持續開展產學研合作,目前已形成數控制齒機床、數字化綜合性能試驗臺、智能制造裝備三大系列產品,廣泛應用于盾構機、風力發電、工程機械、鍛壓機械、礦山機械等行業,主打產品數控銑齒機在國內市場占有率接近80%。
南京大量數控科技有限公司強化校企合作,引進高端人才,圍繞機床的設計、新材料應用、控制系統、深度學習算法等研發課題開展深度研究,突破了國內高端PCB數控機床控制系統需要進口的瓶頸,進一步提高了公司在控制軟件技術領域的競爭優勢。
創新贏得核心競爭力。據悉,南京6家企業的13件重大技術裝備產品入圍國家首臺套推廣應用目錄。
《南京市推進產業強市行動計劃(2023—2025年)》將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作為拼奪國內制高點的六大產業集群之一,提出支持江北新區、南京經開區、江寧開發區、雨花臺區、江寧區、溧水區、六合區、浦口區等特色園區載體建設,并明確發展路徑,到2025年,將南京打造為國家智能制造先行區。
號角吹響,勇毅前行。
目前,南京六合區數控機床產業園正深化與南航國際創新港協同發展,并和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高檔數控機床及成套裝備創新中心等專業創新中心對接,為企業成長提供創新和技術支持。
“磨齒機、珩齒機等高端、智能、綠色齒輪加工裝備創新研發、產學研用‘1+1+1’創新工程正在奮力推進,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南二機床董事長尹仁華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