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料供不應求之際,通威股份(600438.SH)又吹響了多晶硅擴產的沖鋒號。通威旗下全資子公司永祥股份副總經理兼內蒙古通威高純晶硅總經理袁中華表示,通威股份規劃到2023年,高純晶硅年產能將達到22萬-29萬噸。
據了解,目前通威股份旗下的子公司永祥股份已擁有四川樂山、內蒙古包頭、云南保山三大高純晶硅基地,高純晶硅實際產能超過8萬噸,月均出貨量和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20%。2020年,永祥新能源二期、云南通威高純晶硅項目陸續啟動建設,投產后,永祥高純晶硅實際產能將超過16萬噸。
通威股份的財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通威的高純晶硅月產量已經超過8000噸,產能持續提升,在建的樂山二期和保山一期項目合計超過8萬噸年產能,將于2021年建成投產。
袁中華向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表示,目前內蒙古通威高純晶硅二期項目的擴產也提上了日程,目前規劃在明年開春以后開工建設。
袁中華認為,大規模擴產對高純晶硅產業的格局有兩個影響,一是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行業龍頭集中的格局將越來越明顯,二是中國的多晶硅產能在世界總產能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
“中國光伏在全球的優勢繼續保持,產業規模繼續擴大,多晶硅環節行業整合也繼續深化,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袁中華告訴第一財經,OCI在韓國工廠宣布停產退出后,最近馬來西亞工廠也暫停生產,瓦克關閉了三成左右老產能,國內基本只剩下五大企業在正常生產。“通威股份硅料端基于競爭優勢逆勢擴張,規劃到2023年,高純晶硅年產能將達到22萬-29萬噸。”袁中華說。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數據,2019年中國多晶硅的產量為34.2萬噸,占全總產量的比重為67.3%,相較于硅片、電池片和組件分別分別占全球產量比重的90%、77%和72%,國產多晶硅產能比重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海外OCI關閉了韓國5.2萬噸多晶硅產能,韓華停產1.4萬噸產能,同時瓦克也計劃關閉美國5萬噸多晶硅產能。
財通證券分析師龔斯聞分析認為,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消退,下半年需求逐步釋放,高品質硅料需求提升,多晶硅有望迎來供需反轉,市場價格將迎接向上拐點。預計2020年下半年多晶硅的合理含稅價在70元/kg左右,對于具有成本優勢的龍頭企業而言,有望迎來量利齊升的高增長。
經由咨詢機構PV InfoLink的測算,6月國內多晶硅企業總產量為3.66萬噸,對比國內單多晶硅片企業需求量為3.68萬噸,6月多晶硅供需兩端較為平衡,單晶用料價格微幅小漲每公斤1元人民幣左右,均價落在每公斤60元人民幣。
觀察下半年多晶硅供需關系,從需求面來看,單晶硅片企業大多維持滿產開工率,加上下半年兩家頭部硅片企業隆基及中環將陸續釋放單晶硅片產能,下游企業對于單晶用料仍有一定需求。從供應面來看,3家新疆地區硅料企業,受政府要求老線停產檢修及新線降負荷,7月及8月開工率皆有不同程度下調,使得今年三季度成為硅料供應最為短缺的時期。
不過隨著8月下旬新疆地區個別硅料企業陸續恢復開工,硅料供應逐步增加,短缺情況獲得緩解,PV InfoLink預判接下來大概率價格將呈現企穩后緩跌。整體而言,對比單多晶硅片企業的硅料需求,硅料產量仍然呈現供不應求情況,但今年四季度硅料短缺情況相比三季度勢必明顯好轉。
因此,市場也存在著一種擔憂:當硅料企業事故的影響逐漸被消化、多家硅料企業大規模擴產之后,硅料的供求狀況是否會迎來反轉,硅料價格在未來是否將會承壓?對此,通威認為硅料市場需求的增長是未來的大趨勢,對于多晶硅市場的未來需求持續看好,袁中華向媒體透露稱:“目前我們2021年和2022年的訂單已經排不過來,客戶需求量太大,而產能有限,這就是為什么現在通威保山、包頭、樂山三大區域的高純晶硅產能還在快速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