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語:變臉,原指戲曲中情緒化的妝束,后來指一種瞬間多次變換臉部妝容的表演特技。舞臺上的變臉美侖美奐,資本市場中上市公司的變臉有時則會讓人匪夷所思,有的“瞬間”由盈轉虧,有的扭虧為盈。本期《裝備周刊·機床工具版》從機床行業上市公司2010年份公布的一季報中選取部分資訊,以饗讀者。
龍頭企業復蘇跡象明顯
隨著經濟的持續復蘇,市場環境好轉,下游需求呈現明顯的增長,帶動機床行業加速復蘇。2010年1~2月,我國機床行業完成銷售收入679.5億元,同比增長37.5%;其中出口金額為44.6億元,同比增長25.6%;行業產銷率達到96%以上,基本恢復至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行業復蘇跡象明顯的表現在上市公司的季報里。首當其沖的是沈陽機床。2010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58億元,同比增長69.94%;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3027.44萬元,同比增長216.2%。
相對于2009年年報的平平業績,沈陽機床2010年的一季報可謂亮麗。據了解,公司業績大幅增加的原因是下游需求增長,數控機床和普通機床產銷兩旺,同時,公司優化結構將高端數控機床占比提高,從而銷售毛利率提高,盈利能力加強。
此外,季報還披露,一季度沈陽機床新增訂貨合同26億元,同比增長100%,繼續保持了2009年2月份以來逐月增長的態勢。作為我國機床行業的龍頭企業,沈陽機床一季度的表現令人振奮。
歸屬沈陽機床集團旗下的另一上市公司昆明機床也表現不俗。今年1~3月,昆明機床完成營業收入3.51億元,同比增長48.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303萬元,同比增長57.6%。
而去年一直受益于高鐵項目支撐的華東數控,在今年一季度,隨著國內外機床行業的恢復性增長,其普通機床產品以及數控機床也均有所增長。公司一季報顯示,實現營收10027.35萬元,同比增長42.30%。其中數控機床產品實現銷售收入7682.95萬元,同比增長64.47%;普通機床產品銷售1968.36萬元,同比增長19.17%。
結構調整支撐業績增長
除了機床行業的整體復蘇這一主導因素,支撐企業業績增長的另一個原因是各企業持續的產品、產業結構的調整。金融危機過后,機床市場的需求發生了變化,向高端產品發展的趨勢加快,普通、經濟型數控機床需求萎縮,普及型、高級型數控機床需求持續增長。
根據2010年1~2個月的行業數據,全行業金切機床產量為88170臺,同比增長28.4%;其中數控機床產量為24332臺,同比增長57.7%,增速遠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充分說明市場對中高端機床需求增長較快的現狀。
由于市場需求的變化,企業也紛紛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以昆明機床為例,將落地式銑鏜床和臥式銑鏜床作為主導產品,這兩個產品均是技術含量較高的數控機床,尤其是落地式銑鏜床,是其自主開發的升級換代產品,廣泛應用于礦山機械、風電、造船、工程機械等重型設備加工,市場需求連年增長,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在2009年行業全面回落的情況下,昆明機床的落地式銑鏜床也保持了23.5%的增長率,2010年該產品仍將是公司收入和盈利增長的最重要動力。
據了解,昆明機床將在繼續推廣落地銑鏜床等重大型機床產品的同時,也將進一步鞏固和擴大臥式銑鏜床的競爭優勢和市場份額。對于近兩年推出的數控龍門鏜銑床和關鍵功能部件產品,公司將在產品質量提升和市場開拓方面加大力度,為培育未來兩年的新增長點做好準備。
此外,沈陽機床的結構調整也頗見成效。前不久,沈陽機床董事會通過了定向增發預案,擬定向增發不超過兩億(含兩億)股,募集資金21.525億元應用于重大型數控機床基地建設、新CAK數控車床技改、數控機床核心功能部件技改等項目。
有關證券公司研究員認為,沈陽機床經過戰略轉型及定向增發后,產品結構將日趨合理,毛利較高的數控機床產能將在兩年內擴充兩倍以上,管理及營銷模式的逐步改善也將促使凈利率有一定的提升。另外,沈陽機床2009年產值數控化率僅為56%,相對秦川發展和昆明機床80%以上的數控化率偏低,預計隨著“新五類”產品上市,以及增發后公司對該項目的投入,公司有望在2~4年后達到80%以上的日、德機床企業平均水平。
而秦川機床2010年的結構調整則重點在兩個方面:一是擴大磨齒機在轎車領域里的市場份額;二是傾向復合加工中心的營銷,同時也將在今年推出新產品,并加大與機床制造相關的服務型業務的拓展力度。
重大專項推動升級步伐
一直被機構所看好的秦川機床,今年的一季報卻有些差強人意。數據顯示,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4億元,同比下降2.34%;營業利潤1279.61萬元,同比下降17.9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173.82萬元,同比下降1.39%。
季報解釋說,公司營業利潤降幅大于收入降幅主要是由于期間費用大幅增加,報告期公司財務費用、銷售費用分別增加103.12萬元、219.56萬元,同比分別增加39.71%、18.33%,這是由于短期貸款大幅增加以及公司加大銷售力度使相關費用增加。而凈利潤降幅小于收入降幅,主要是子公司格蘭德收到增值稅退稅使公司營業外凈收入增加35.35萬元,同時所得稅費用同比減少53.81%。
事實上,2009年秦川機床的各項生產經營比金融危機時期已有所恢復,針對金融危機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應對,加快了新產品的開發,目前針對乘用車重點研制的齒輪磨床技術取得重大進展,未來幾年將逐步形成量化市場,主要客戶群包括上汽,二汽,比亞迪、奇瑞等。
最為重要的是,針對機床行業國家推出了“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公司作為齒輪磨床行業的龍頭企業積極申報相關項目,而未來公司業績將大大受益于此專項。
幾家歡喜幾家憂
盡管一季度機床行業整體發展勢頭趨于良好,然而也有未能交出完美答卷的企業。
南通科技今年一季度實現基本每股收益-0.0069元,稀釋每股收益-0.0069元,每股收益(扣除)-0.0084元,每股凈資產1.86元,凈資產收益率-0.36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1995470.6元,營業收入1333.19萬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163.6萬元。而南通科技2009年年報顯示,其實現營業總收入6.76億元,同比增長67.70%,利潤總額23967萬元,凈利潤2.01億元,同比增長高達317.84%,但南通科技2009年凈利潤的巨幅增長,主要是政府補貼形成的——高達兩億元的政府補貼。如果扣除補貼,南通科技的主營業務為虧損。
有關證券人士分析,相對于虧損的機床業務,南通科技的房地產業務曾是其救命稻草,2009年房地產業務占到南通科技主營業務收入的55.47%,高于其傳統主營機床43.78%的比例,現在南通科技從房地產業務中退出,其營業收入如何彌補,考量著南通科技的管理層。
目前南通科技正遭遇“四面楚歌”:一是機床主業不盈利,募投項目盈利水平差;二是不做房地產了;三是創投業務開始收縮;四是政府給予的3年財稅返還優惠政策已于2009年底到期。正是這四重壓力讓投資南通科技的機構大肆出逃。
“南通科技重組后一直無法擺脫虧損格局,虧損似乎成了習慣,一直靠政府補貼等方式提高公司凈利潤。”該人士表示,目前,南通科技似乎走不出不依靠政府補貼過日子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