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re mi fa so la si ……”
6月4日,忻城縣思練鎮工業集中區石材產品陳列室,前來檢查工作的來賓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秀隆在一把石琴前輕舞木槌,動聽的旋律裊裊繞梁。
“這石頭除了拿來制琴,還有什么特殊的用途?”他親切地向當地的干部們詢問。
“我們的大理石不但能夠制造石琴,還可以用來開發建筑裝飾石材、異型板材、碑石、精雕藝術品、藝術裝飾品等精深加工產品,遠銷到美國、英國等歐美國家。”縣委書記盧忠回答說。
張書記的臉上綻開了滿意的笑容。
思練鎮擁有儲量巨大的天然大理石石材資源,目前已探明的主要有銀白龍、咖啡黑、灰姑娘等6個品種,其抗壓、抗彎、吸水率等物理性質均達到我國天然大理石飾面石材性能技術要求,開發潛力很大,發展前景可觀。但長期以來,由于缺乏深加工企業,思練鎮的大理石大都作為原材料低價賣給廣東云浮、江蘇等地的石材加工廠。一塊數十噸重的石頭,賣價只有幾千塊錢,但到了石材加工者手里,“身價”就高達好幾萬元。這10多倍的利差,讓思練鎮的三家班子領導陷入了沉思……
在開展繼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該鎮黨委書記藍昭平、鎮長喻慧林組織全鎮黨員干部共同破解石材行業效益低、發展慢的難題。大家一致認為,思練鎮石材產區大多位于322國道旁,運輸條件十分便利,過路商賈絡繹不絕,既然有外地客商主動上門來買石材,就必定有客商樂意就地辦廠加工石材。因此,要抓住危機下部分企業尋求產業鏈條簡單的項目來投資的機遇,走出去請進來,誠邀廣東客商前來投資辦企業,構建起石材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新型產業鏈條。
這個具有前瞻性的工業發展思路得到了忻城縣委縣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
去年年底以來,縣委書記盧忠、縣長韋鳳云等領導多次深入該鎮指導石材加工區的規劃、選址、施工等工作,并派出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陸海清長駐鎮工業園區,幫助企業破解土地征用難題。盧忠還為石材加工區進行了精確定位:即遵循“超前規劃、區域布局、集中發展”的原則,高標準、高起點建立思練鎮工業集中區,力爭“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成規模”,全力將園區打造成為桂中地區最大的石材加工基地。
目標敲定,思練鎮立即派人前往廣東云浮,同當地的東山石材加工廠等知名企業開展招商引資洽談。同時,加快對園區水、電、路、通訊、綠化等“五通一平”工程的建設步伐,努力調整產業政策,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對入駐企業給予適當優惠和掛牌重點保護、不斷營造政策“洼地”效應。
截至目前,該鎮工業集中區建設已粗具規模,首期引進石材加工企業12家,形成石粉、石米、石板、石頭工藝等多元化產品生產格局,職工人數達到 1500多人。石材業還帶動了火磚、木材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年產值達1.3億元。今年4月,該鎮在擴大石材加工規模、引進大企業方面又取得了新突破:鎮政府與廣東云浮東山石材加工廠、廣西鴻生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忻城生物制品廠成功簽署了投資8000萬元的合作開發協議,為全鎮的工業實現集團化、園區化運作注入強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