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7月工企利潤數據,再次證明了中國經濟目前正處在強力復蘇的軌道上。
8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7月工業企業利潤數據。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895.1億元,同比增長19.6%,增速比6月份加快8.1個百分點,已連續3個月同比增長且增速逐月加快。
記者注意到,上次出現比19.6%更高的工企利潤同比增速,還要追溯到兩年前的2018年6月,當時的數據為同比增長20%。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在解讀工業企業利潤數據時表示,隨著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實落細,工業經濟運行狀況持續向好,企業利潤延續快速恢復性增長態勢,7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繼續加快。
數據來源:Wind、上海證券 楊靖制圖
近期需求改善好于預期
國家統計局此次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31022.9億元,同比下降8.1%,降幅比1~6月份收窄4.7個百分點。
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單月工企利潤數據不僅連續3個月保持同比增長,還多次創下多個月來的高位。
7月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1.5%,創下2019年4月以來的單月同比增速新高。時隔一個月后,單月規模以上工企利潤增速比上月再次大增8.1個百分點并創下兩年以來增速最高紀錄。
工企利潤單月同比增速連續走高,背后原因是什么?
對此,朱虹結合數據介紹稱,7月利潤向好的行業數量增多。7月份,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2個行業利潤實現增長,數量比上月增加9個;有24個行業利潤增速比6月份加快(含降幅收窄、由負轉正),數量比上月增加9個,反映出利潤改善的節奏較6月份加快。
朱虹強調,7月裝備制造業利潤增長加快,汽車、電子等重點行業拉動作用尤為突出。在環保標準切換、基建投資拉動、家電出口增加等多因素作用下,汽車、電子等裝備制造業生產和銷售同步加快,利潤增速在6月份快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加快。7月份,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44.3%,增速比6月份加快30.0個百分點。其中,汽車行業受益于銷售回暖和投資收益增加,利潤增速由6月份的16.9%大幅上升至125.5%;升級類電子產品需求上升推動電子行業利潤增長38.6%,增速比6月份加快27.6個百分點;通用和專用設備行業利潤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增速加快在6~9個百分點之間。初步測算,裝備制造業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3.8個百分點。
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大幅增長。7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36.5%,增速比6月份加快27.5個百分點,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5.2個百分點。此外,投資收益大幅增加對7月份利潤增速加快也起到了一定助推作用。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此前也分析稱,從7月情況看,隨著消費的逐步恢復,前期對工業增加值拖累較大的紡織服裝、皮革制鞋和家具制造等可選消費品制造業的生產有望改善。近期需求改善好于預期,工業企業利潤回升明顯。
企業成本同比連降兩月
在工業整體利潤改善的同時,此次發布的數據也顯示:7月企業效益狀況明顯好轉。
朱虹介紹,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同比減少0.67元,連續兩個月同比下降,且降幅進一步加大;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同比下降0.02元,企業經營壓力得到明顯緩解。其中,受油價波動影響,石油加工行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大幅減少5.17元。
朱虹表示,數據還顯示:企業虧損面逐月縮小。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減少4.0%。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比6月末下降2.1個百分點,延續今年以來逐月下降態勢。
不過,朱虹也強調,盡管7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長進一步加快,但上游采礦業和原材料行業累計利潤降幅仍然較大,應收賬款增速較6月有所上升導致企業現金流壓力較大,加上國內外環境復雜嚴峻,未來利潤增長仍有一定不確定性。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結合近期工企利潤系列數據中的庫存數據分析稱,總的來說,目前各行業的庫存水平仍然普遍高于疫情前,這意味著各行業“復位”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其中,中游原材料可能會率先回歸疫情前水平,而其他行業大概率會較慢,尤其是下游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