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躲避環保監管,企業夜間偷偷組織生產并關閉環保設施,自以為能瞞天過海,卻被突擊檢查的執法人員抓個正著……記者從山西省運城市生態環境局獲悉,當地執法人員近日在夜間排查行動中,查處一起關閉環保設施逃避監管行為,涉事企業被停產整頓并被立案查處。
6月21日凌晨,在運城市生態環境局河津分局開展的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夜間排查行動中,執法人員發現位于河津市清澗街道的炎明科技有限公司的環保設施未正常運行。
“我們是在凌晨一點鐘左右到達該企業的,到了之后發現該企業保溫棉生產線處于生產狀態。我們對它的環保設施進行排查,發現它除塵污染環保設施處于停運狀態,產生的煙氣粉塵直接排放,導致環境污染,這是不符合環保要求的。”河津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工作人員吳強說。
據了解,該公司是一家保溫材料生產企業,于2016年建成投運。此次環保設施未正常運行,涉嫌通過逃避監管排放大氣污染物,嚴重違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執法人員現場進行了拍照留證,要求該企業立即停產整頓,并依法對其進行立案處理。
河津古稱絳州龍門,隸屬于山西省運城市,礦產資源豐富,自然稟賦良好。借助于礦產資源的開發,河津市曾躍居山西省縣域經濟第一強,更是連續數年入圍全國百強縣。今年5月底,河津市因大氣環境污染問題突出被山西省生態環境廳掛牌督辦,掛牌督辦時間從6月1日起至9月1日。
運城市生態環境局河津分局副主任科員李建文說:“6月份以來,我們已排查企業300多家,立案查處36家,行政拘留15起22人,罰款2000多萬元。我們現在對環境污染的態度是零容忍,發現一起,嚴肅查處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