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來,隨著國家宏觀調控各項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我國裝備制造業經濟運行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一季度,裝備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然而,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加深,內外部環境還十分嚴峻,我國裝備制造業增長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在5月20日召開的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三屆一次會員大會上講話指出,我們既要看到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堅定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信心,又要充分估計面臨形勢的復雜性和嚴峻性,絕不能掉以輕心。
苗圩表示,作為裝備制造業的主管部門,工信部把調整和振興裝備制造業作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重要方面,切實抓好振興規劃的組織和實施工作。
針對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貫徹落實,苗圩著重強調了五方面工作重點:積極落實振興規劃的各項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裝備制造業的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加快實施科技重大專項,提高基礎裝備配套能力,積極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重要作用。
裝備制造業發展基金將出臺
積極落實振興規劃的各項政策措施。根據振興規劃的要求,工信部正在配合國務院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制定各項政策措施的實施方案。目前已經出臺了增值稅轉型、實施技術改造專項、農機具購置的補貼,減征車輛購置稅、汽車摩托車下鄉、新能源汽車推廣示范、推動老舊汽車報廢更新等措施,其他一系列措施的落實工作已經全面啟動并正在抓緊推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工信部與國家發改委共同研究制定的鼓勵使用首臺(套)國產裝備政策的實施細則已經形成了草案,包括首臺(套)裝備的認定,試驗示范項目的申報與確認,用戶風險補貼的程序,落實補貼資金的渠道等,都已經基本達成共識。
苗圩表示,工信部正與財政部等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制定進口重大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原材料免征關稅及進口環節增值稅的政策(此前的優惠方向是先征后返),目前已形成文件,擬上報國務院審批。
技術改造帶動2000億元裝備需求
大力支持裝備制造業的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加強技術改造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應對金融危機,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一攬子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重大舉措,國務院已決定,在新增中央投資中,連續三年,每年安排200億元,主要以貼息方式支持企業技術改造。
據初步測算,項目實施后,每年可帶動全社會投資4600億元。其中,帶動設備采購投資大約2000億元。2000億元的設備采購需求將為國產裝備提供巨大的市場。
為用好200億元技術改造資金,工信部已和國家發改委共同制定并下發了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投資管理辦法,以及產業技術進步、企業技術改造的目錄,對符合目錄的技術改造項目給予貸款貼息支持。
按照管理辦法,第一批地方上報項目的審查工作已經完成,兩部委已聯合下達項目計劃,一共包括工業領域783個項目,總投資2174億元。其中,裝備制造業243項,總投資575億元;汽車45項,總投資266億元;船舶12項,總投資62億元。目前,第二批地方項目已申報完畢。
與此同時,中央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正在征集過程中,工信部將盡快開展項目審核工作,爭取近期完成審核并下達。苗圩表示,隨著這些技術改造項目的全面實施,新增中央投資下達到位,對提振市場和企業信心,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產業升級將產生積極作用。
大型鑄鍛件自主化專項工程穩步推進
加快實施科技重大專項,提高基礎裝備配套的能力。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發揮科技的支撐作用,促進裝備制造業平穩較快發展,工信部加快了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進度。到今年3月底,工信部先后發布了優先啟動及前兩批公開發布課題的申報指南。
目前,194項課題的立項已經專項課題小組審議通過。課題涉及27個省市區的318家單位,總經費投入今年約達75億元。
基礎裝備在裝備工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近年來,出于戰略的考慮,國外供應商對我國重點裝備的關鍵零部件的進口采取限制措施。因此,振興規劃明確提出,將提升四大配套產品的制造水平,夯實產業發展基礎作為裝備制造業振興的主要任務之一。
目前,工信部正在組織開展大型鑄鍛件、基礎零部件的前期論證工作。由工信部牽頭成立的大型鑄鍛件自主化協調推進小組,正在會同財政部、科技部等有關部門研究落實經費的渠道,共同推進大型鑄鍛件自主化專項工程。
推進汽車、裝備業兼并重組實施方案正醞釀
積極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措施。振興規劃將推進產業重組作為調整振興的重要內容,明確了一系列支持重組的政策措施,涉及稅收、產品研發、項目管理等多個方面。
目前,工信部正在抓緊制定推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制定并出臺鼓勵企業兼并重組的一系列措施。對境內企業并購境外制造企業和研發機構的,給予相關項目的貸款貼息等支持。工信部正在研究汽車、裝備制造業推進企業兼并重組的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