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硬材料被譽為“工業牙齒”,河南是國內超硬材料行業的領航者,產量占全國市場的80%以上。3月22日,由省科協批準的《河南省超硬材料學科與產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第四屆中國超硬材料產業發展論壇上發布,就河南超硬材料產業如何進一步發揮優勢,成長為中國制造業中的“超硬”產業指明了方向。
河南省超硬材料產業形成整體競爭優勢
超硬材料指金剛石和立方氮化硼以及相關復合材料。《報告》指出,高效精密超硬材料工具是現代工業高端發展不可替代的高檔工具之一,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百倍以上的杠桿撬動作用。可以說,超硬材料行業雖小,卻屬于制造業中的強勢行業。
“自1963年我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在河南誕生以來,我省便成為國內超硬材料研究開發中心和技術人才的輻射源。”河南省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高文生告訴記者,經過五十多年發展,我省實現了向超硬材料及制品的研究開發與產業化基地的轉型,為我國成為全球超硬材料生產大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報告》數據顯示,河南省是我國超硬材料及制品企業最為集中的區域,擁有近三百家超硬材料及制品生產企業,2016年全省超硬材料及制品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工業增加值逾100億元。2016年,河南省金剛石生產企業前三名的中南鉆石、黃河旋風、鄭州華晶公司的總產量占全國總量的80%以上;而生產立方氮化硼的企業幾乎全部集中在河南省,產量占全國總量的95%以上。
關鍵技術連續突破帶來光明前景
《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河南省超硬材料行業各個子領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前沿技術水平的科研開發及產業化重大成果,不斷拓展了產業發展空間。
例如,大塊體納米聚晶金剛石研發成功,將引起金剛石工具領域的革命性進步,解決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領域層出不窮的高難材料加工難題;寶石級金剛石研發成功并投入產業化生產,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使中國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的合成鉆石生產銷售國;現代通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用片狀金剛石單晶刀具材料突破了關鍵技術并實現產業化,打破了發達國家二十多年的市場壟斷,已大量銷往國內外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突破了諸多關鍵技術,已推動河南省部分企業鋸切鉆進工具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我國新型金剛石線切工具產業發展方興未艾。2017年上半年以來,金剛石微粉行業出現供不應求狀態。”國家超硬材料產業基地首席專家王秦生教授解釋說:“當前,全球的光伏產業、IT加工產業、線切工具制造產業正在向中國集中,對于晶硅片、LED照明設備、電子產品、高檔屏幕及防護屏、軍工設備顯示屏等進行加工,需要高效、精密、低成本的新型金剛石線切工具,市場需求巨大。”
借助智能制造磨利“工業牙齒”
在實施“中國制造2025”過程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超硬材料的應用領域廣闊,是綠色、高效、智能加工的完美載體。如何借助智能制造,磨利超硬材料這副“工業牙齒”,保證其健康有序的發展?
《報告》指出,對于超硬材料行業,材料生產和金剛石鋸片、線鋸生產的自動化水平相對較高,應首先鼓勵和支持這些領域大力推進智能設計與制造;其他制品領域自動化水平相對較低,應將連機成線實現自動化做為“十三五”期間的主要目標,力爭2025年前部分實現設計與制造智能化。
雖然河南省超硬材料及制品產業已形成明顯的產業鏈競爭優勢,但“大而不強”的問題也愈來愈突出,主要體現在產品結構不合理,主要以中低檔產品為主,高端產品匱乏,生產工藝、裝備技術還不能滿足高檔產品和綠色生產的發展要求,產業鏈急需向高端轉型升級等。
對此,《報告》建議,河南省要加快新型材料業轉型發展,堅持“高端化、復合化、制品化”,早日建成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超硬材料生產基地;政府進一步加大對超硬材料行業創新體系建設的支持;成立河南省首個超硬材料現貨交易中心,建立超硬材料的“河南價格”、“中國價格”。
“定期不定期的發布學科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報告,已成為省科協和學會發揮智庫作用、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對構建區域性技術創新體系具有重要作用。”省科協黨組書記曹奎告訴記者,近年來,省科協通過舉辦專門學術論壇,加速促進區域的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去年,中國超硬材料產業發展研討會在商丘柘城縣召開,促成了華晶集團在柘城投資建設人造金剛石生產基地,總投資額約為5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