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以“鋒銳”為賣點的行業。然而,只重鋒銳,卻往往“鋒者不永、銳者易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家制造工具的企業,似乎更早地悟得了關于“器”的先機“利其器”,既是其外在需求,更是其內在驅動。
2009年10月23日,博深工具三季度財報披露,各項財務數據不負股民所望,盡管經受了金融危機
肆虐的不利影響,仍然實現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2.04%,尤其第三季度,凈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4.84%。
這個數字讓董事長陳懷榮略松一口氣。事實上,透過機場的繁忙,他已經感到了復蘇的信息8月21日,在博深經過長達5年的努力終于上市成功、成為石家莊首家登陸A股市場的民營企業之后,陳懷榮就一直沒有停止奔波,他頻頻出差上海和美國等地,為躍上資本新平臺的企業尋找更大的發展機會。
本次發行,博深工具共募集資金4.99億元,在金融危機依然徘徊、資金不足困擾眾多企業的現在,這無疑令人心生羨慕。
成長
1994年,國企石家莊煤礦機械廠以陳懷榮為首的5名員工,傾盡囊中所有湊了30萬元,走上創業道路,他們選擇的項目是當時還很少人懂得、更談不上生產技術和標準的金剛石工具。
這里說的金剛石由碳元素人工合成,是世界上最堅硬的物質,經過工藝手段添加到金屬工具中的鋒銳部位比如鋸片上的鋸齒,使之硬度增加成為金剛石工具。金剛石工具是加工石材、玻璃、陶瓷、水泥路面等硬脆性材料的唯一優質高效工具。
創業的艱難是必然的。其實,第一年就實現600萬元銷售收入的業績,讓博深的創業者們在追憶往昔時,總是豪情大過感喟。
之后的發展同樣勢如破竹,到1999年,隨著技術更新到第三代“激光焊接”,博深已躍升為國內行業龍頭。2000年之后進軍國際市場,產品成功打入歐美及東南亞。今天,博深工具已發展到擁有員工1800多人,產品涵蓋“切”、“鉆”、“磨”3大類2000多個品種,年銷售收入近4億元。
博深剛剛投產時,市場基本被日本品牌占領,國內雖然也有許多企業生產同類產品,大都以仿冒日貨為主,產品價低質劣。而真正的日貨又非常昂貴, “比如我們的第一個鋸片產品,做出來賣40多元,利潤已經相當豐厚了,但同樣的東西,日本的要200多元。”一位博深的創業者介紹說。
假的太多太爛,真的太少太貴。這種混亂讓博深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間,那就是認認真真打造自有品牌。當他們精心研制的產品投放市場,很快就以出色的性價比贏得了“切割鋒利、價格低廉”的評語,一舉在市場站穩腳跟。更重要的是,這個領域因此第一次有了“國貨”的概念。
伴隨著產品對市場的鋒利切入,博深多年來保持著每年30%的增長,其中新產品收入均占當年營業收入的35%以上。因而,它所獲得的許多稱號都與此有關,比如“2007中國成長企業百強”、“2008中國最具成長性民營企業”,比如“福布斯2009中國潛力企業”。
利器
事實上,金剛石工具行業門檻并不算高,市場化程度早已充分甚至過度競爭,整合度低導致企業眾多,大大小小星羅棋布,博深以業內老大的地位,也遠遠沒有達到壟斷的市場份額。在這樣的一個行業中,博深以許多曾被視為特立獨行甚至冒險之舉,為自己生造出一個個“高門檻”。
1996年,他們正式注冊“博深”商標并設計企業標識,當時的同行還大都沉醉在市場需求飆升、隨便造出東西就能大賣的“好日子”。
2000年前后,國內市場仍需求未滿,博深卻騰出資金和人力進軍國際市場。為此不惜斥資數千萬元,從德國購進世界最先進的設備,研發生產當時國內企業還少有涉足的中高檔產品。
他們不但率先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為了讓管理規范透明,又在2003年最早引進了世界先進的ORACLEERP管理系統,所有庫房、財務信息等最新數據,有權限的管理人員隨時可以調閱。
任何一個企業的成功,都能總結出諸多的因素:經濟上升期的市場環境、開發自主品牌、注重科技創新、積極引進人才、堅持主業避免盲目多元,等等。博深也不外如此,然而卻又似乎都不夠“里層”。究竟是什么,讓博深雖然環境相同、起點無異,卻得以在行業中崛起?
有些細節值得留意。據介紹,創業之初,博深的5個創始人就曾互相約定:絕不允許自家親屬進入到企業管理團隊。目的是避免家族化,保持公司內經營、管理關系簡單。
董事長陳懷榮經常講到的一句話是“簡單而永遠”。員工們希望的簡單,是“人際關系簡單,職位升遷完全靠業績評價”。總結博深15年的發展歷程,企業也同樣有自己的簡單,那就是心無旁騖堅持專業化道路,不為沿途“風景”所動。
發展過程中,幾位原始股東不斷讓出自己的股權給新引進的管理人員,逐漸形成大股東控股、管理層均衡持股的產權結構。
2003年,正當國際市場順利開拓如日中天之際,董事長陳懷榮宣布不再兼任總經理,另外4名創始人也退出經營層,當起了“甩手”董事,將企業的經營權完全交給了職業經理人團隊,開啟了由專業經營團隊駕馭的時代。
只要不出差,陳懷榮仍然按時上下班,卻基本不再過問具體經營事務,對于自己的職責,他總結為:領對路、用對人、分好錢。
永不滿足的發展目標,持續創新的經營思想,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可謂博深工具的真正“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家制造工具的企業,似乎更早地悟得了關于“器”的先機“利其器”,既是其外在需求,更成為其內在成長的驅動。
未來
博深上市,歷時5年,一波三折。
從2004年開始的準備工作,原本有一個熊市中還算不錯的時機:當時的證監會比較傾向于制造業和零售業。然而先是2005年到2006年,因股權分置改革停發新股,后是2008年8月A股市場因陷入熊市而關閉了IPO的大門,使得上市進程兩度停頓,一直延遲到今年的8月21日。一位全程參與上市籌備的中層干部嘆道“真的很漫長、很艱苦”。
此次發行股票所募集的資金,將投入高性能激光焊接專業金剛石工具技術改造等3個項目。項目完成后,博深將進一步鞏固利潤豐厚的中高檔產品市場,對于未來調整產品結構、占領行業制高點起到重要作用。
上市后,陳懷榮在公司的中層會上講道,下一步將大量引進人才,努力實現“井噴式”發展,給股民一個完美的答卷。
然而光明之下,隱憂仍在。
首先便是反傾銷。11月12日,博深工具正式披露信息,據美國國際貿易法院的裁決,美國海關將按照美國商務部公布的反傾銷稅令,按 35.51%的稅率對涉案產品征收關稅保證金,時間自2009年1月23日起。截至9月,博深工具涉案產品金額為1789萬元,約占同期公司營業收入的 6.75%。
其次,制造業同經濟繁榮指數直接相關,工具行業更是其中代表。之前的15年,博深高速成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正好趕上中國市場經濟的“井噴”,之二是進入21世紀后在國際市場的斬獲,又恰好順應了全球尤其歐美的經濟上行周期。然而,在全球經歷金融危機、復蘇呼聲四起卻前景仍不明朗的今天,市場需求的放緩與否,將構成企業發展的重要外部環境。
對于博深來說,值得欣慰的是,中國本土正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4萬億國家投資的重要“出口”就是基礎建設。博深正在著重進行的產品結構調整,將金剛石工具延伸至其下游應用以小型建筑機械為代表的電動工具等,將有機會分得這個龐大市場的一杯羹。
此外,任何來自外部的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往往首先是行業的整合與重組。而看上去,多年來堅持內驅式發展的博深,似乎比它所處的行業更為強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