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適逢我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誕生三十周年,根據密切關心我國超硬材料工業發展前途的老專家,老同志的倡議,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簡稱三磨所),于我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陌誕生之日前夕,199...
適逢我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誕生三十周年,根據密切關心我國超硬材料工業發展前途的老專家,老同志的倡議,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簡稱三磨所),于我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誕生之日前夕,1993年11月18-21日,在深圳主持召開了《中國超硬材料發展戰略研討會》,行業同仁紛紛響應,撥冗與會,各抒己見,為我國超硬材料工業的健康發展,出謀獻策。眾多專家執筆撰文,分析深刻,見解精辟,蓋收于發展戰略研討會的論文集之中。國務委員兼國家科委主任宋健提詞:“發展高科技產業 攀登新材料高峰”;機械部部長,該項目領導小組組長周子健提詞:“發揮社會主義大協作精神,勇攀世界超硬材料技術高峰,祝賀我國人造金剛石工業發展三十周年”;當時親身抓這一項目的建材部部長白向銀提詞:“紀念合成金剛石三十周年,艱苦創業三十年 工業鉆石大發展”;曾親身參加過中國人造金剛石早期科研工作自稱老兵的練元堅先生,為發展戰略研討會論文集執筆作序,盛贊該論文集堪稱留給后人的史書,譽稱這本書匯集了當今中國超硬材料界高層次的知識和思想,是這一領域一個豐富的智慧之庫,并指出:只要中國超硬材料行業全體職工同心協力,勵精圖治,乘改革開放東風闊步發展,中國超硬材料工業一定會更高騰飛!
發展戰略研討會上發生一件可喜的事,即:宣布了參加我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研制人員(24人)名單,并刊登于論文集首頁;更可喜是,當年健在的21人中有9人蒞會,三十年后再相聚,著實難得,喜不自持。

深圳(93)發展戰略研討會是我國超硬材料工業里程碑式的一次盛會,是我國超硬材料工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已經產生并將繼續產生有深遠意義的影響。每每憶及,催人奮進,方向明確,梳理清晰,擇其要者,簡述于后.
一、高層領導 鼓勵關懷 指明方向 精心部署
中央及國務院領導同志對我國人造金剛石工業的歷次批示,由陶知恥先生收集整理,取名“親切的鼓勵和關懷”,刊于卷首。
受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委托,后來任國家主席的李先念副總理,身為國家領導人,他日理萬機,而就一項科研任務,一個工業部門,數年中適時做出眾多重要批示,給以鼓勵,給以關懷,指明方向,做出部署,著實難能可貴,倍感殷切關懷.這些批示中諸如:“要提高產品質量,狠抓大顆粒,推廣應用范圍,同時要發展制品”;“遇到困難要知難而進”;“不斷抓下去,總可以抓出好質量和好數量”;“要發動群眾,加強領導,總結經驗,使之很快提高產品質量,多品種發展”;“只要盡大力量能辦到的,就應辦到”;“立足點應靠自己生產,靠自己是唯一的好辦法”。
這些批示,親切感人,是進軍令,是方向舵,顯唯物論,涵辯證法,是我們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之保證.
二、眾多學科 各路軍團 大力協同 凱歌高奏
我國人造金剛石的研制始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當時機械工業部,地質科學院,中國科學院組成數路大軍,在外受技術封鎖,基本無可借鑒,自身白手起家,國家建設急需,背負重擔壓力,只能知難而上的情況下,發揮我國科技人員的聰明才智,齊心協力,團結拼搏,奮勇攀登。.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機械工業部的通用機械研究所,三磨所和地質部的地質科學研究院通力合作,終于在1963年12月6日,在國產300噸61型兩面砧超高壓裝置上,以高純石墨粉為原料,以鎳鉻合金為觸媒,在7.8萬GPa和1370-1550攝氏度的條件下,首次合成成功—我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誕生了,奏響了一曲社會主義大協作的凱歌!為此國產兩面砧超高壓裝置為我國合成金剛石做出了歷史性貢獻.對此具有歷史意義的勝利之日,有如眾星棒月,齊聲稱贊,與會同仁一致同意將其列為本次研討會大事記的首項,更有十余位專家學者在各自的論文中,多次提以及這個被永遠載入我國超硬材料發展史冊的日子,有的還特別提出這個日子值得慶典的日子。
三、量大質優 以質為先 質量高穩 雙管齊下
要躋身強國之列,數量之大固然重要;產品有特色,質量具優勢更是先決條件.而質量還應高且穩,即研發起點要高,瞄準高強度大顆粒產品,易于收到’呼法其上,得法其中’之效;正常生產要力求產品質量穩定,易于贏得用戶放心,牢固占領市場.
四、兩面頂,六面頂各有所長 相互促進 共同發展
1965年鑄造鍛壓機械研究所、三磨所和上海材料研究所共同承擔第一機械工業部下達的人造金剛石中間試驗任務,三家既分工又合作,很好地完成了任務。該年8月安裝完成,我國第一臺6×6MNDS-023A型鉸鏈式六面頂壓機在濟南誕生。接著就邊試驗邊調試,該壓機隨后運至三磨所,于1966年7月3日正式投入合成工藝試驗,當年生產人造金剛石一萬克拉,以應國家急需,并為建設我國第一個人造金剛石專業生產廠—第六砂輪廠及其后眾多廠家,在技術上奠定了基礎。從此呈現出了在我國兩面頂和六面頂你追我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興盛景象!
關于兩面頂和六面頂的關系,這方面姚裕成先生有較深體會,他指出:我國兩面頂的發展是艱難的,始終以六面頂為競爭對手求生存求發展,兩者各時有領先。多年來,對兩面頂的技術難度估計不足,對六面頂的工藝潛力和適于國內環境的能力分析不夠。但是應該肯定采用大型兩面頂解決我國高檔金剛石的路線是對的,只是估計得太容易太樂觀了。兩面頂和六面頂的關系,最可能的情況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五、合成腔體 趨大型化 頂錘壓缸 實屬關鍵
合成腔體大型化趨勢是必然的,需要解決的問題雖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認其中頂錘和壓缸是關鍵一環。我國超硬材料每前進一步,硬質合金這一方面軍,都功不可沒。合成腔體要大型化,在此過程中,這一方面軍也必將繼續大有可為。
六、大抓制品 瞄準市場 品種多樣 各具特色
超硬材料的發展是由超硬材料制品的應用拉動的。我們的現狀是制品開發相對滯后,已成超硬材料發展的薄弱環節。應該瞄準市場大抓制品開發,要多品種發展,而且各具特色,以適應社會需求的多樣性,反過來還會促使超硬材料更快發展。
七、應用研究 內用外銷 薄弱環節 需下狠勁
加強應用技術的研究,不僅有利于超硬材料應用范圍的快速推廣,更是促使超硬材料本身持續發展的動力。我們的現狀是應用技術研究大大滯后,已成產品內用外銷的薄弱環節,需下狠勁來抓。
八、企業集團 著力組建 國際市場 參與競爭
根據現代化工業生產的要求和超硬材料工業的特點,組建企業集團是必然趨勢,我們要著力實施;也可以組成科研機構,生產廠家和使用單位的聯合體,以增強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
九、企業管理 宏觀調控 客觀需要 行業協會
要加強企業管理,搞好宏觀調控,我國超硬材料工業發展的現實是,既需要又具備成立全國性的行業協會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