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廂是現貨市場略顯溫和的價格走勢,另一廂是低于預期的“雙反”裁定結果和光伏發電并網政策。搖擺在光伏上游環節的多數多晶硅廠商們,仍在痛苦觀望。2013年初,持續冰封的多晶硅市場開始出...
一方是現貨市場略顯溫和的價格走勢,另一方是低于預期的“雙反”裁定結果和光伏發電并網政策。搖擺在光伏上游環節的多數多晶硅廠商們,仍在痛苦觀望。2013年初,持續冰封的多晶硅市場開始出現一絲暖意。連續三個月溫和上漲后,市場價格已從最低的11.5萬/噸,升到14萬/噸左右,漲幅逾20%。但多晶硅供應商們卻并未感到絲毫放松。
“下游需求一旦再次缺乏支撐,復產后的打擊無疑將是致命的。我們不得不謹慎一點。”3月中旬,四川一家已停產技改一年的多晶硅企業負責人如是說到,“巨額的固定成本攤銷和技改投入,使得我們的復產條件不得不苛刻。價格必須要走到一定高度才敢行動,否則會功虧一簣。”
據記者調查,國內多數多晶硅供應商成本在12.43萬/噸以上,市場價格仍難完全覆蓋成本。
上市公司的“多晶硅之殤”
“公司(多晶硅項目)目前還在加大技術改造的投入,暫時還沒有復產的計劃。”樂山電力(600644.SH)某管理人員如此說。作為業內公認的多晶硅業務彈性最大的上市公司,公司已停產長達一年半。今年3月15日,其年報顯示,2012年營業收入14.5億元,同比下降30.78%,其中,多晶硅業務收入同比下滑98.78%;公司凈利潤同比下降達42.37%。從2011年11月實施停產技改以來,其旗下樂電天威硅業共虧19624.83萬元,給上市公司也帶來過億的損失。
川投能源(600674.SH)同樣受損嚴重。其2012年業績快報顯示,去年營業收入113712.46萬元,同比減少1.21%,凈利潤41037.02萬元,同比增長17.3%。收入減少的主要因素是參股38.9%的新光硅業同比產生較大幅度的虧損,導致投資收益減少,同時還對其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8021萬元。正因如此,有市場猜測稱,公司有將多晶硅業務剝離的打算。
這幾乎是所有光伏上游多晶硅生產商的縮影。按照中國多晶硅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魯瑾《多晶硅產業技術發展狀況》報告所述,受歐美韓多晶硅工廠傾銷的影響,中國2012年多晶硅企業經營困難,停產數量占80%以上。
值得關注的是,力圖通過技改來實現產業升級的上游多晶硅廠商仍不在少數。樂山電力年報中表示,經技改后的多晶硅產品單位生產成本可降至約10萬元/噸,略低于此前市場最低價。而目前已復產及準備復產的四川永祥、四川瑞能等單位生產成本也通過技術優化控制在11.19萬/噸以下,存在與海外多晶硅低價傾銷的競爭力。
低預期的價格觀望
但對于這波多晶硅價格的上漲,相關人士仍無法做出樂觀估計。
“‘雙反’裁定結果延期,市場積極性也受到了影響,大家估計可能會低于預期,所以這輪漲幅并沒有走得很快。目前還有放緩跡象。”成都某不愿署名的光伏產業人士如此表示。
真正能讓市場作出有利轉變的關鍵還在于終端需求的實質回升。“這不僅能帶動中下游硅片企業及組件商財務狀況的實質改善,還將間接促進上游產業的快速復產,化解企業的資金占用成本。”前述多晶硅公司人士說道。
被市場人士寄予厚望的無疑是國內光伏市場的啟動。今年1月初,全國能源工作會議確立了2013年中國光伏發電裝機1000萬千瓦的目標。
但在不少市場人士看來,國家目前公布征求意見的光伏發電政策低于預期,仍旨在對產能過剩的光伏產業再次洗牌,上游多晶硅行業必然也要經歷一波痛苦的調整過程。
“可以確定的是,多晶硅目前的價格走勢已經很難出現以前暴漲暴跌的情況。”前述人士說道,按照他的估計,目前國內的多晶硅企業仍會在停產技改中煎熬一段時間,部分存在成本優勢的廠商會率先復產,而隨著低質產能會逐步淘汰,產品價格最終會比較穩定,而利潤率也將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有業內機構稱,目前多晶硅價格只有漲到15.54萬/噸以上,閑置工廠才能重新生產,大多數企業仍在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