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國家電網召開加強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新聞發布會,公布分布式光伏電站接入電網的相關標準。此舉被看作是遭遇歐美“雙反”的中國光伏產業或將迎來曙光的前兆。
這也印證了此前一天由保定市高新區和英利集團承辦的一次光伏產業交流會上透露的有關信息。
此次會議吸引了來自財政部、商務部、工信部和國家能源局的相關負責人及36家銀行機構代表的參加。其實,最近一個多月來,國家有關部委已經密集出臺了一系列光伏業“救市”政策。據記者粗略統計,從9月1日至今,有關部委平均每10天就要出臺一個相關政策。有知情人士透露,近期國內一系列重點光伏工程即將啟動,這意味著光伏產業的國內布局已然拉開大幕。
國網出手,并網有望
10月26日,國家電網正式提出未來將對符合條件的光伏發電項目提供系統方案制定、并網檢測、調試等全過程服務,不收取費用,富余電力全額收購。
此前一天,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在保定的光伏產業交流會上便透露:“國家電網明天會出臺一個意見,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建設和光伏發電并網,還會公布分布式光伏電站接入電網的相關標準。”
而在今年9月,國家能源局曾相繼發布《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和《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幫助我國光伏企業拓荒國內市場。而這兩條政策自發布之日起就引發爭論,爭論的焦點主要圍繞分布式發電項目高昂的接入成本和繁雜的并網手續問題,電網遏制也被認為是光伏市場啟動艱難的主要原因。
議論之間,國家電網正式公布《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電網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所釋放的信號令業界鼓舞。
“10千伏及以下電壓、單個項目容量不超過6MW的分布式發電項目可免費入網,富余電量也將全額收購”、“從11月1日開始,將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業主提供接入系統方案制訂、并網檢測、調試等全過程服務,不收取費用,并在受理并網申請后20個工作日內實施安裝”……
此次國家電網的明確表態,意味著長期困擾國內光伏發電市場入網難的問題將得到緩解,國內光伏市場啟動的重要一環已經打開。
“光伏入網最大的難題是缺乏明確的指導政策,而不是電網的不配合。”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斯成表示。“國家電網出臺有關意見,明確了各方面的責任,為光伏發電并網提供了政策支撐。”
不過,也有人認為,此舉并不意味著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并網無憂,“比如說我現在在樓頂上建了一個電站,我怎么接到電網上、從哪里接、手續是什么、怎么計量、跟電網的關系是什么,這些問題都需要細化。建議國家電網制定一套針對基層電力公司的激勵辦法,否則地方上落實起來恐怕會有困難。”
燃眉之急,仍是資金
光伏發電并網的機遇對于亟待解決的國內光伏業的燃眉之急而言,還顯得有點遠。“現在行業內的企業,如果沒有銀行貸款,現有的資金最多支持一個月。”在保定召開的產業交流會上,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業人士表示。“國家現在對光伏業是大力扶持的,行業的前景還是很美好的,希望各位銀行的同仁們也能多多支持,多給貸款。”正是看到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貴清向銀行界發出這樣的呼吁。
事實上,資金早已成為國內光伏企業發展的一大掣肘問題。根據美國投資銀行MaximGroup報告,在中國最大的10家太陽能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債務累計達到175億美元,表明整個行業已接近破產邊緣。
與負債累累的財務報表相呼應的是一蹶不振的股價。10月16日,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宣布,由于連續30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格低于1美元,公司已收到納斯達克交易所的退市警告。這是繼8月份大全新能源、9月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之后,國內又一家收到美國證交所退市警告的光伏公司。
光伏企業出口受制,國內市場培育尚需時日,在美上市的我國光伏企業股價幾乎全面下跌。江西賽維于10月12日跌破1美元,其他多家國內光伏公司近一個月的股價也在1美元附近徘徊。
資本市場節節敗退,銀行成了國內光伏企業的救命稻草。
而早在2011年初,國家開發銀行等就亮起了對光伏企業用于生產制造的信貸“紅燈”。面對近來國家支持政策相繼推出,光伏企業也有了新的理由來說服銀行,分布式光伏電站并網就是其中一個。
據國家開發銀行河北分行副行長劉純發透露,銀行界一份關于《進一步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已經申報有關部委,該建議提出,要繼續加強對國內具有規模和技術優勢光伏企業的信貸支持,并將重點確保行業內12家優勢企業的授信額度。
此外,中國進出口銀行北京分行的劉宏彥表示,該行的境外投資貸款專項,可以在此方面支持光伏企業的海外建設。
至于銀行的支持力度到底會有多大,正缺錢的光伏企業尚不得而知,只能翹首以待。
行業光明,企業尚難
除了期待政策機遇和銀行資金支持及時到位,業界對于光伏產業發展依然顧慮重重。“現在光伏產業發展最大的阻礙就是管理大體制問題。”有關人士認為,“就拿并網發電來說,現在電廠靠賣電掙錢,當然不愿意用戶自發自用。如果像國外一樣,發電、輸電、配電都分開,這個問題不就解決了嗎?太陽能相對分布式的能源資源利用方式和我們長期形成的大電站大集中管理這樣的制度不一致,很多人還不適應。”
對此,史立山也認為,新能源與常規能源的融合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但他認為,較之風電項目,光伏發電的天然特性能夠自動平衡白天和夜晚的用電差,是更加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互聯網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的結合,將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屆時人們將在家里、辦公室里和工廠里生產出自己的綠色能源。”這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倡導的核心觀點,亦即“能源民主”。這是一本黑色封面的美國暢銷書,書中對新能源前景的展望無比光明。“但是,我要強調的是,行業光明不等于企業光明。”史立山說。“現在,光伏行業需要做的是調整規模,讓產能和市場需求相適應。”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說,“我們的可再生能源長期發展規劃已經表明,到2020年要實現光伏發電側的平價上網,國內的市場潛力也非常大。”但問題是,龐大的國內市場或許能幫助企業活下來,但活得“好不好”卻是另一回事。“我不擔心咱們的企業還會出現無序競爭、一哄而上的局面。”在回答記者關于“如何避免企業進軍國內市場時重蹈當年海外市場覆轍”的提問時,史立山說,“這次危機是一場洗禮,活下來的相信是有實力的少數企業。至于可能會出現同質競爭的問題,這就需要企業自己修煉內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