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規(guī)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同比下降3.3%,國際集裝箱吞吐量同比下降12.8%。
受金融風暴影響,一季度全國港口各項主要指標同比繼續(xù)下滑。其中,全國規(guī)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3.67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3.3%,國際集裝箱吞吐量下降更多,同比下降12.8%至2547.80萬標準箱。
這已經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xù)數月同比下滑。其中一季度沿海港口完成2377.72萬標準箱,同比下降12.3%;內河港口完成170.08萬標準箱,同比下降19.4%。 分地區(qū)來看,珠三角集裝箱“受災”嚴重,其中深圳港的集裝箱跌幅高達20.86%。
長期跟蹤研究港口物流業(yè)的深圳市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楊乘新表示,珠三角產業(yè)升級也是箱量下降的原因之一。珠三角以往的出口加工為主的產業(yè)結構,往往產品生產周期短,容易形成集裝箱量,而產業(yè)升級要發(fā)展高科技和高端服務業(yè),后者的一些產品往往體積小,生產周期相對長,形成的集裝箱貨量也比以前少。
貨物方面,珠三角港口群吞吐量的跌幅也比較大,深圳港跌幅達20%,廣州港跌幅也有12.7%,另外秦皇島、上海港和寧波—舟山港的貨物吞吐量跌幅也均超過10%。全國主要沿海港口中,青島、大連、日照和營口等北方港口實現了同比上漲,不過漲幅均沒有超過10%。
在慘淡的外貿形勢之下,內貿成為了最大的亮點。一季度我國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6萬噸,同比增長0.2%。青島港集團副總裁田廣文說,港口吞吐量的企穩(wěn)反彈,表明國家出臺的擴大內需政策產生的效果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