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工業是貴州最年輕的新興產業,是潛力巨大、前景廣闊的朝陽產業。2010年9月9日,時任省委書記栗戰書在貴陽市調研時提出:“要把貴陽石材做出特色,做成精品,做成產業。”當年12月1日,省長趙克志部署省政府召開了支持貴陽發展石材產業專題會,明確把石材產業列入全省建材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重點產業和項目。省委、省政府對石材工業的要求和部署高屋建瓴,完全符合貴州實際,符合國內國際大市場的發展趨勢。
貴州素以“喀斯特王國”著稱,開門見山,石峰林立。山多石多,歷來是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貴州人祖祖輩輩望山興嘆,見石發愁。沒想到,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在工業強省的大背景下,觀念一變,點石成金。原來,連峰際天的大山中那些形形色色的石頭竟然蘊藏著巨大的財富。
近二三十年來,國際石材工業發展迅速,產量和貿易額每年分別以7.3%和9.2%的速度增長,發展速度高于其它工業,更明顯快于全球經濟的發展速度。據全球石材產業最發達的意大利石材管理部門測算:2010年,世界石材消費量為11.86億平方米,荒料需求1.086億噸。到2015年,石材消費量將達到16億平方米,荒料需求1.467億噸。我國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節能減排力度加大,對天然石材產品的需求勢必大幅增長,而一些開發較早的石材大省資源枯竭日漸顯現。從國際國內大市場的供求趨勢看,貴州石材完全有望培育成一項新的支柱產業。
貴州石材資源得天獨厚。已探明儲量30億立方米,儲量位居全國前列,且品類繁多,不少品種是貴州獨有或稀世少有的優質石材。國外迪拜的豪華酒店、國內國家大劇院等經典建筑,均采用了貴州石材。遺憾的是,由于以住貴州石材沒有產業規模、沒有產品品牌、沒有精深加工,大批寶貴的石材資源只能以荒料廉價外銷,省內石材市場九成以上是外地產品。貴州石頭經省外加工后,被冠以外省品牌甚至歐洲品牌,高價出售,風行市場。例如,貴州規模最大的石材企業黔源礦業開發公司當年接到國家大劇院的訂單后,千方百計完成了采石任務,但訪遍全省,居然找不到一家能加工出合格板材的企業,不得已把石料長途運往外省加工,大幅增加了成本而流失了產品附加值。
貴州石材工業的規模化、現代化肇始于2010年11月12日創建的貴陽金石石材產業園。這個工業園區,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和貴陽市委、市政府對石材工業的要求和部署,在貴陽市重大項目第四工作隊的精心指導下,以位于花溪區石板鎮的黔源礦業開發公司為基礎孵化出來的。在省和貴陽市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這個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工業園區奇跡般崛起,不到一年便形成了由石材、鋼材、二手車、農貿市場等多項產業構成的大型綜合性工業園區,當年實現產值上百億。一年之內,十多位省級領導深入園區調研指導,不少省內外企業前來交流考察?,F在,金石石材產業園因產業拓展已更名為金石同心產業園。
就在金石石材產業園開工不久,2011年3月22日,時任省委書記栗戰書考察了黔源礦業開發公司的石材加工車間,了解設備工藝情況,詢問石材產品市場前景。他說,做大做強我省石材產業不能依靠賣低端產品,要大力搞好精深加工,要提高裝備和工藝水平,提升石材的文化品味。他勉勵園區建設者們,多生產精品,帶動全省石材產業健康發展。
經過近兩年艱苦創業,金石產業園現已初步建成了貴州最大的石材加工銷售基地。園區石材基地占地1000多畝,已建成石材廠房12萬平方米,石材市場10萬平方米。其中,以貴州黔源礦業開發公司為核心企業組建的貴州金石聯創公司,投資6.8億元的石材加工項目已建成投產,擁有10臺世界頂級的意大利BM大型成套排鋸,5臺國際一流自動烘干拋光流水線以及12臺國內一流大型龍門切鋸等先進設備,可實現年加工板材500萬平方米、石材工藝品30多萬件,年產值可達10億元以上。在擴張外延、擴大產能的同時,一批貴州石材品牌,如“黔源”牌白木紋、灰木紋、海貝花等石材產品供不應求,市場信譽度和占有率正逐步提高。
除貴陽市之外,遵義市、安順市、銅仁市、黔西南州等地也在近一兩年內開發了一批礦山,興建了一批石材廠,貴州石材工業呈現出方興未艾的蓬勃之勢。2012年3月31日,貴州石材工業協會第一屆會員代表會暨成立大會在貴陽召開,為聚指成拳做大做強貴州石材搭建了一個共商大計、共謀發展的平臺。
貴州石材工業在快速崛起的同時,也有大量問題亟待解決。例如: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嚴重滯后;體制障礙,資源和市場不能對接;加工分散,缺少有競爭力的石材品牌等等。一項新興產業在前進中出現一些問題在所難免,但如果不正視不抓緊解決這些問題,則很有可能出現大起大落的局面。
貴州石材工業前景誘人,但培育初期有大量工作要做,當前最為緊迫的有以下幾點:
一、增加投入,改善環境,把石材產業當成支柱產業來抓
貴州是大理石重要產地,石材工業大有可為。省政府已明確把石材產業列入全省建材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重點產業和項目。希望有關部門認真抓落實,像抓煙酒茶電等特色產業那樣,從政策措施到工作環節都真正把石材產業當成支柱產業來扶持和培育。我省石材工業剛剛起步,而且主要是依靠中小企業的民間資本發展起來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例如,一般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基本上是由財政投入,而我省的第一個石材工業園區貴陽金石石材產業園卻是全靠民間資本在一片荒丘之上建起來的,至今基礎設施嚴重滯后。鑒于貴州石材工業尚處于萌芽階段,需要給予更多關注,從規劃、財政、稅收、商貿、投融資、建設用地等方方面面給予優惠和扶持。建議有關部門積極介入重點石材基地、石材企業,把服務盡量延伸到石材工業第一線,為貴州石材做大做強營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
二、科學規劃,協調發展,起步伊始就要防止濫開濫采,重復建設
以往,有的礦產開發先是遍地開花,后又封礦炸井,矛盾尖銳,損失很大。貴州石材工業是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時代大背景下孕育的新興產業,理應對資源和市場有個科學的評估,對開發和發展有個科學的規劃。但現實情況是,我省石材生產中作坊式的濫開濫采較為普遍,盲目上馬重復建設也露出苗頭。從長遠看,作坊式的小石廠對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破壞,可能會超過小煤窯。如不及早加以規范和引導,將來對小石廠的治理難度,也可能會難于治理小煤窯。縱觀廣東云浮、福建水頭等石材產業發達地區的發展軌跡,都不是粗放經營的分散加工,也不是一哄而起的“大干快上”,而是在政府統籌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制定科學規劃,完善市場規則,建設產業基地,引導產業集聚。我們應該深刻汲取歷史的教訓,認真借鑒成功的經驗,未雨綢繆,規劃先行,確保我省石材工業科學有序、健康持續地發展。
三、扶持重點企業,做強石材基地,加快石材資源整合和產業結構升級的步伐
貴州石材資源豐富而石材工業薄弱,成規模、現代化、有品牌的石材企業為數甚少。建議有關部門從我省石材工業的實際出發,集中力量重點扶持兩三個區域性石材基地。優先做強貴陽石材基地,充分發揮省會的區位、交通、信息、市場等綜合優勢,使之成為貴州石材發展的龍頭。依托石材基地,整合石材資源,開展科技和設計攻關,提高工藝水平,提升文化品味,出精品,創名牌。這將大大加快我省石材資源整合和產業結構升級的步伐,逐步在省內、國內、國際石材市場上,爭取有一個石材資源大省應有的地位。
石材工業之所以強調一定要扶持重點企業,做強石材基地,這是因為石材不像煤炭那樣挖出來就是產品。石材產品的市場價值和競爭力,不僅取決于石材質地,更取決于工藝水平和文化品味。同樣的石料可以生產出不同品質不同品位的產品,價格往往相差懸殊。這使得石材產品被市場接受和認可比一般礦產需要更長的市場磨合期。打造出一個消費者普遍認同和信賴的石材品牌,絕非一年兩年之功。這在一個遠離大市場的封閉生產環境中,是根本無法實現的。再者,如果沒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集聚,孤立的一兩個石材品種,是遠遠滿足不了市場多種需求的。所以,集生產與市場于一體的石材基地不可能建在崇山峻嶺中分散的礦山,只能建在市場、信息、交通、人才、資金等多種要素優越的中心城市。我省一些主要的石材產地,如遵義、安順、銅仁、黔西南等地,準確把握石材產業的特點,主動加強橫向聯系,尋求實力雄厚的石材企業聯合,以大開放促大開發、大聯合促大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有個別地方,硬性要求投資企業到當地去重復建廠就地加工,從而人為地增加了投資企業的生產成本和商業風險。出現這種狀況,既有利益分配的因素,更是體制障礙的問題。為了兼顧各方利益,建議有關部門盡快研究制定稅收分段繳納的辦法。為了克服體制障礙,建議盡快制定石材產業的市場規則,形成全省統一暢通的石材市場,有效引導石材原料順利流向技術裝備先進、工藝水平較高、市場觸角靈敏的石材基地,盡量保障大型石材加工基地的原料儲備,增強貴州石材以多品牌、多品種產品參與國內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帶動貴州石材工業又好又快地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