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特高壓是指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正負800千伏及以上的電壓等級。1000千伏輸電線路的自然輸送功率約為現有500千伏輸電線路的4-5倍,電阻損耗只有其25%-40%左右,而且可節約線路走廊土地資源約2/3,具有長距離、大容量、低損耗優勢,可以更好地滿足國民經濟對電力的需要。特高壓已被列為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的優先主題之一。
特高壓發展情況
國家電網公司曾在2010年8月12日公布,到2015年建成華北、華東、華中(“三華”)特高壓電網,形成“三縱三橫一環網”。
交流方面,5月18日,皖電東送1000千伏淮南至上海特高壓交流輸電示范線路工程合肥段首基鐵塔組立試點儀式在長豐縣楊廟鎮舉行,這標志著合肥段工程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此工程采用插入式鋼管基礎這一施工技術,目前在國內特高壓工程建設中尚屬首次。
特高壓對電力建設的意義
特高壓能大大提升我國電網的輸送能力。據國家電網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一回路特高壓直流電網可以送600萬千瓦電量,相當于現有500千伏直流電網的5到6倍,而且送電距離也是后者的2到3倍,因此效率大大提高。此外,據國家電網公司測算,輸送同樣功率的電量,如果采用特高壓線路輸電可以比采用500千伏超高壓線路節省60%的土地資源。
特高壓發展前景
“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到,“適應大規模跨區輸電和新能源發電并網的要求,加快現代電網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西電東送規模,完善區域主干電網,發展特高壓等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先進輸電技術,依托信息、控制和儲能等先進技術,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切實加強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增強電網優化配置電力能力和供電可靠性。”這意味著特高壓輸電工程已被正式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當中。
核電、風電包括作為清潔能源的水電,未來的發展都將有賴于建設特高壓電網。以風電為例,國家規劃風電在2020年達到1.5億千瓦以上的裝機容量,但目前八大風電基地的裝機容量已經占到總裝機容量的80%,其中五大風電基地都在三北地區(華北地區、西北地區、東北地區),僅新疆、甘肅、內蒙古、吉林等省及自治區的風電裝機就有8000萬千瓦,因此風電消納存在很大問題。只有借助特高壓電網才可將如此集中和不穩定的電力傳輸到華北和華中等負荷中心。他表示,特高壓建成后,可大規模開發風電,并做到高效率消納,從而將一度頗為嚴重的棄風現象控制在1%。
未來特高壓的發展將有良好的前景,對減少裝機容量、節約電源建設投資等起到明顯效果。特高壓直、交流輸變電工程的運行也將更好的實現電力調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