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五金企業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品牌差距分析。雖然國內五金行業的自主品牌具近年來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從參展的企業來分析,“南產業、北經銷”,這是中國五金行業的當前的發展特點。以上海、浙江、廣東、福建、江蘇等省市為主的產業基地,浙江和廣東兩個五金品牌基地均無企業前來參加此次博覽會,作為中國五金版圖重要組成部分的西南地區缺席,對國內五金企業自身品牌宣傳的認識不足,也是與國外五金行業巨頭差距的最明顯之處。
目前我國五金業雖然數量眾多,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的五金企業相比:
一是檔次不高。除了少數產品可以歸到中高檔型,絕大多數自主品牌上海五金產品屬于低檔產品。
二是科技含量不夠。國外五金工具和合資品牌產品,大量采用了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而相比之下,自主品牌上海五金交電工具產品的科技含量相對不高。
三是從造型上看,一些自主品牌上海五金產品還帶有明顯的模仿痕跡。即使是委托別人設計的,也讓人覺得不夠時尚。
四是無論從外形還是內飾,從精致程度來看,自主品牌五金產品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自主品牌五金產品的大批出現,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要和已有上百年或者幾十年的老牌跨國五金工具巨頭一較高下,確實還存在難度。
目前,五金工具自主品牌在國內市場的主要競爭力仍然是低價格。隨著合資品牌企業國產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成本勢必會大幅下降,自主品牌上海五金產品低價優勢將越來越不明顯,面臨更大的挑戰。從上海五金博覽會上筆者看到,一些跨國五金企業,正計劃把在國外市場取得成功的一些中低檔工具產品引進中國。憑借著品牌效應、時尚的外形和高科技含量,這些安全、環保、節能的經濟型五金工具產品將給國內自主品牌上海五金工具帶來巨大壓力。
隨著國內五金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五金工具企業自主品牌的競爭對手將不僅僅是國內自主品牌的同行,還有跨國五金工具巨頭。只有正視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和自己的差距,未雨綢繆,國內自主品牌上海五金工具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保住或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否則,有可能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