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國內的建材市場也不斷在進行和國外建材市場模式的交融與沖擊,形成了我國多種多樣的建材模式。經過市場的試煉,這些模式并非都能適應當地的形勢,也由此迎來了建材市場的又一次重新劃分勢力范圍,那么在這次市場的洗牌中,我們的木門、涂料、地板這些商家們,又該何去何從?
建材超市發展受挫
幾年前,新型建材超市試水我國市場后,打破了傳統市場攤位制經營模式一統天下的格局,搶占了傳統建材市場相當一部分的市場份額。
建材超市是從國外進入到國內的市場業態,其突出的優勢在于通過集中采購和統一管理,確保經銷產品的質量和價格實惠,再加上一站式選購建材、設計裝修、統一配送等特殊的服務,明晰了裝修流程。“建材連鎖超市+裝潢服務中心”即“購裝合一”的嶄新模式,將裝修材料的購買和裝修一體化運作,對于消費者十分敏感的材料價格和裝修價格實現了透明化。因此,建材超市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在過去幾年間呈現迅猛發展的勢頭。
然而,隨著經濟形勢的轉變,市場需求量開始下降,有些建材超市由于擴張步伐過快,資金回籠較慢,致使建材超市的發展受到了阻礙。加之建材超市是“舶來品”,在國內發展的時間尚短,還沒有堅實的市場基礎,沒有完全適應國內經濟形勢的需求,抗風險能力較差。對此,業內人士建議,建材超市型的企業應努力適應本土化的市場需求,這將促使他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浪潮中越走越遠。
經過十多年的培育和發展,傳統家居市場已形成了穩定的營銷規模,是裝飾材料流通領域的主要商業模塊,在家居商圈中占有重要地位。
攤位制作為傳統建材的市場經營業態,涵蓋了所有中、下游的建材品牌,各品牌經銷商在市場內通過十幾平方米或幾十平方米的店面,直銷或代理某一建材品牌。攤位制市場最集中的優勢就是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集中的購物場所,有一對一靈活的交易形式、價格體系機動等優勢,因此,深得消費者的喜愛,這種本土化的經營模式現仍占據家裝消費主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