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鐵礦石進口回落的趨勢沒能在今年延續,進入2011年的第一個月份,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再次創下當月歷史新高。業內人士預計其價、量近期仍將保持高位。
海關總署2月14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進口鐵礦石6897萬噸,同比增長47.9%,環比去年12月增加1089萬噸。1月份進口均價為每噸151.4美元,同比上漲66%。
鐵礦石在1月份的量價同升,符合市場預期。“從供需平衡上分析,2010年總體上是消化礦石庫存,2011年1月份進口多一些也主要是補充庫存,同時長期協議礦進口也有所增加。”“我的鋼鐵”研究中心分析師曾節勝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
據記者了解,與去年相比,目前鋼廠的開工率也有所上升。去年下半年,由于受節能減排指標壓力的影響,各地拉閘限電導致部分鋼廠被迫停產,而如今則已經陸續恢復,由此使得建筑鋼材開工率已經很高。
根據中鋼協的統計數據,1月1日-20日我國重點鋼鐵企業日均粗鋼產量為150萬噸,較去年12月份的143.2萬噸環比增加6.8萬噸。
而除了國內鋼材市場的旺盛需求刺激礦石進口增長,進出口之間的差價也是拉動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大幅攀升的主要原因。
鋼材信息咨詢公司“鋼之家”分析報告就指出,從國內原礦產量看,受寒冷天氣影響,北方地區礦山產能無法完全釋放,因此盡管國內鐵精粉價格持續上漲,但去年12月份我國鐵礦石原礦日均產量環比卻是下降的。
每年年末年初,我國鐵礦石原礦的日均產量在全年都處于較低水平。而此時正處于鋼廠進行鐵礦石冬儲的時間段,對鐵礦石的需求旺盛,價格上具有優勢的國外礦進口量自然增加。
歷史統計數據也顯示,自2010年9月份國內礦價格上漲以來,較進口礦一直高出50-100元/噸左右。
鐵礦石進口量的增加,也推動著進口現貨礦價的持續上漲。從去年年底開始,進口鐵礦石的現貨價格就一直在上漲,已經從去年12月的167美元/噸左右上漲到了逼近200美元/噸的關口,創2010年以來的新高。
而在1月份,不斷飆升的礦價之所以還能夠讓鋼廠們承受,主要得益于海運費一直在下滑,不斷接觸歷史低位。不過春節后,由于澳大利亞天氣問題緩解使得煤炭出口恢復正常,同時春節假期后租船需求升溫,此前已經下跌一兩個月的國際干散貨運市場在節后也開始止跌回升,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開始連日反彈,這也將增加了進口原材料的運輸成本。
“目前海運費還很低,預計未來還要上漲。”曾節勝指出,而礦價近期很可能也會保持高位運行,不過如果鋼價出現滯漲,礦價也可能會出現明顯下行。
曾節勝同時認為,受成本支撐、庫存總體不高、鋼材相對其它大宗商品漲幅不算高,下游還有一定的消化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鋼材市場還會持續上升一段時間,3月底之前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