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地勘基金專案成果交流暨監理工作會議近日在北京召開,中央地勘基金運作3年以來,在26個省(區)設立191個項目,累計投資15.4億元人民幣 (下同),完成鉆探工作量80萬米,共發現大中型礦產地44處,其中包括14處煤、鈾、金、鉛、鋅等重要礦產的大型礦產地、30處中型礦產地。
能源勘查是中央地勘基金的投資重點,內蒙古東勝煤田艾來五庫溝—臺吉召整裝勘查項目投資1.7億元,在6個勘查區實施鉆探14萬米,發現 200億噸煤炭資源量,已通過國土資源部儲量評審中心評審。今年啟動的內蒙古杭東、車家渠—五連寨子兩個項目,預測資源量達240億噸,可形成2處超大型礦產地。在安徽淮北袁店、甘肅張掖市平山湖、云南省鎮雄縣、云南省 良縣等煤礦勘查區都有可觀發現。
鈾礦勘查項目共有16個,總投資1.5億元,分布在廣東、江西、內蒙古、陜西、甘肅等省(區),其中廣東省的兩個勘查項目成礦遠景評價資源量都達到大型礦床規模。在內蒙古煤炭項目勘查過程中,新發現一處品位高、厚度較大、可地浸砂巖型鈾礦,初步控制可達中型規模,預計遠景可達到大型。
金屬礦產方面,青海省治多縣多彩地區銅多金屬礦普查項目,初步估算可提交50萬噸銅鉛鋅資源量。青海門源縣中南溝鉛鋅礦普查項目遠景資源量可達100 萬噸。新疆西天山銅金礦整裝勘查項目已發現十幾個具有找礦前景的礦點,其中和靜縣哈爾嘎嘎林恩金礦勘查區已圈出兩個品位較高、長800米~1000米、厚 10米的礦體,闊庫確科鐵銅礦普查區已估算鐵礦石資源量578.88萬噸,均顯示較好的找礦前景。
非金屬礦產勘查方面,新發現的吉林省集安晶質石墨礦、浙江云和縣螢石礦等中大型礦產地,可提交磷礦資源量800萬噸、螢石資源量115萬噸、重晶石資源量560萬噸、晶質石墨資源量138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