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情況,有關部門正在醞釀出臺新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新標準將把此前未被納入的各種小型企業都囊括進來,并且嘗試在小型企業分類中進一步劃出微型企業的標準,據此制定一些更細分的、針對性更強的扶持政策。
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目前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是根據2003年的有關規定,以企業從業人員數、銷售額、資產總額三項指標為劃分依據,并根據不同的行業在指標上進行細微的區分。朱宏任說,這種劃型標準在后來的實踐中出現一些問題,如一些地方政府對中小企業進行扶持時,資產和盈利能力占優的中型企業,獲得了更多的政策優惠。新的劃型標準傾向于定向支持,增加微型企業的劃分,中小企業中的弱勢群體——小型和微型企業應成為政府部門支持的重點。
“目前,統計部門正在進行反復測算,各部門間正在加強溝通,加快新劃型標準的出臺進程。新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爭取在年底前與社會見面,除原有的中型和小型企業外,將增加微型企業的劃分。”朱宏任表示。
現行標準跟不上形勢
從2003年公布至今,我國現行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的實施已過七載,然而越到后來詬病越多。
“老標準已經跟不上形勢的發展了,近年來,一些新行業、新公司頻頻冒出,按老的標準已經沒法劃分。”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的一位專家表示。
該人士注意到,現行標準主要是根據當時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發展狀況確定的,所以導致第三產業的很多企業在現行標準中找不到位置,甚至出現了錯位的現象。
現行標準規定,住宿和餐飲業的中小型企業職工人數在800人以下,或銷售額1.5億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4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的標準,其余為小型企業。
“目前的服務業領域,很多企業的人數低于300人,只夠小企業標準,但是銷售額卻高于3000萬元,達到中型企業,甚至大企業的標準。”該人士稱。
這首先給統計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湖南統計局服務業統計調查處副處長張雍雍說:“這樣的企業到底進入哪個層次?企業當然希望被統計進入小企業,但實際上他們效益很好,不存在融資等困難。”
參與新標征求意見工作的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按照現行標準進行統計經常出現混亂的情況,上報到中央的中小企業數據,一個部委一個樣,不利于國家制定扶持政策。”
問題集中體現在工業企業標準劃分上。按照現行規定,工業類中小企業的劃分以“二三四”指標為準,即企業職工人數2000人以下,銷售額3億元以下,資產總額4億元以下。
“這一標準與經濟發達國家相比明顯寬泛,我國小企業的定義比較接近國際上中小企業的規定,而我國的中型企業,在國外都被劃為大型企業。”周德文認為,“由于劃分標準不清,無法區別對待,使政策執行力度大打折扣,真正需要資金的企業往往無法得到滿足。”
周德文在調研中發現,從數據上看,50%的銀行貸款流向了中小企業,而實際上,數量占到70%以上的小企業卻得不到貸款,“最需要扶持的主體被邊緣化了。”
新標準細化九行業
事實上,中小企業劃型標準已經醞釀很久。早在去年9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就提出“修訂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而今年,工信部的官員也在不同場合一再提及新標的修訂進程。
據了解,中小企業劃型標準重新確定后,可以更明確哪些企業可以優先享受相關政策扶持,方案將從小型企業中再細分出微型企業,形成中、小、微三個層次。
中國建設銀行小企業金融服務部總經理靳彥民也認為進一步細分中小企業很必要,他說,中小企業融資難真正難在小企業和微型企業上,對于銀行放貸而言,應該針對不同層次進行差別化服務,對于中型企業來說是幫助其怎樣做強做大的問題,但對于微小企業而言,就是幫助他們首先解決生存問題。
“原來的標準過于粗放,而新標準則分得更細,按不同行業和不同要求進行細分。”周德文表示,“新標準會細到能夠測量出有多少貸款流入了小企業和微型企業,能使扶持政策更加傾斜微小企業,更有針對性,也更科學。”
據獲悉,這次對以往劃分過于寬泛的工業類企業進行了細化,對其中包括裝備制造、電子信息、軟件服務在內的9個重點行業的企業進行標準細分。
據上述接近工信部的消息人士透露,劃分標準的評價值也將會重新調整,目前是按照企業職工人數、銷售額和資產總額三個維度來確定的,而新標準中的職工人數和資產總額兩項指標有可能調低,銷售額會適當提高,這些都符合中小企業產值大、資產小的特點。
不過,在一些人士看來,新標準能否立竿見影地起到效果,多大程度上能夠緩解企業融資難題也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