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元的DR鉆戒你見過嗎?七夕將至,電商平臺上的“廉價求婚鉆戒”引發了關注。在某電商平臺輸入“DR鉆戒”,排名靠前既有正品,也有售價只要幾十塊的商品,幾乎都把“男士一生僅能定制一枚”作為賣點,其中一款售價只需29.9元,頁面顯示,該產品已拼10萬+件。商品頁面顯示,幾十塊錢的“DR鉆戒”還可以定制配套的“真愛協議”,還有“珠寶鑒定證書”以及“DR包裝盒”。
據此前時代財經報道,日前,DR鉆戒母公司迪阿股份(301177.SZ)發布半年業績預告。截至6月30日,公司預計營業收入約12.26億元至12.4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0.37%至41.22%;凈利潤預計為4326.3萬元至5447.01萬元,同比下降90.58%至92.52%。
去年,迪阿股份業績就已經遭受重創。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滑20%至36.8億元;凈利潤大減43.98%至約7.3億元。
迪阿股份指出,營收下滑的原因在于經濟復蘇不及預期,可選消費增長乏力,鉆石鑲嵌市場短期內需求不足;以及黃金需求顯著提升對鉆石鑲嵌類產品造成一定程度影響。
國家注冊珠寶質檢師、英國寶石協會會員董海洋指出,鉆石的消費需求正在減弱。他表示,雖然鉆石的消費場景仍然集中在婚嫁,但消費者的消費預算卻大幅降低。
據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數據,2022年我國鉆石產品市場規模下滑至820億元,比2021年減少180億元。
上世紀四十年代,戴比爾斯“A Diamond is Forever”的廣告語問世,此后,鉆石也化身為愛情的具象表達,根植于消費者的認知中。
此后數年,在品牌調性及其背后營銷故事的吸引下,消費者對鉆石產品的溢價接受度很高。
現在,營銷故事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在減弱。95后消費者林蕭(化名)與男友的婚期定在今年秋天,但她明確表示不會買鉆戒,“買鉆石不如買黃金”。林蕭計劃將用于購買婚嫁珠寶的5萬元預算全用來購買黃金飾品。
7月25日,中國黃金協會發布最新統計數據,2023年上半年,全國黃金消費量達554.88噸,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長16.37%。其中,黃金首飾消費量就達368.26噸,同比增長14.82%;帶有投資屬性的金條及金幣銷量同比增長30.12%,達146.31噸。
黃金市場機會誘人,主營鉆石產品的企業也開始謹慎布局,以尋找新的增長機會。去年6月開始,迪阿股份就涉足婚嫁黃金產品。近日,其推出的一款小金心產品限量發售,據媒體報道,該產品上線10分鐘后就被搶購一空。
除了黃金,培育鉆石的崛起也減弱了消費者對天然鉆石的需求。董海洋說,“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下,人們開始尋找廉價替代品,比如考慮購買培育鉆石。”根據Statista預測,2023年至2025年,中國培育鉆石毛坯鉆市場規模將由255萬克拉增長至400萬克拉,年復合增速為25.24%。
國內也涌現出一批主營培育鉆石的消費品牌,成立于2020年的Lightmark小白光線下已開出20家門店。曼卡龍、潮宏基、豫園股份等老牌珠寶品牌都紛紛推出子品牌入局培育鉆石消費賽道。
不過,隨著培育鉆石產能不斷擴大,其價格也持續下行,進一步拉大了培育鉆石與天然鉆石的價差。據財聯社報道,培育鉆石毛坯價格已較2021年歷史高點下跌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