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6日16時,全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0715例,累計死亡病例3045例,累計治愈出院53924例,現有疑似病例482例。而疫情發展至今,我們的注意力也逐漸從“何時復工?”、“我想上班”,“我離被裁還有多遠?”、“工作挺住!”……轉移到制造業企業呼吁“來上班,我管飯!我發補貼!口罩消毒一條龍服務包您滿意!” 現在有工作的職場人都已經這么焦慮了,而那些年前就已經空檔的求職者,年后希望快速換工作的求職者,面對各種不確定性,又該何去何從呢?在這之中制造企業HR們面對大批量諸如工人、高學歷研究人員、外貿人員等應聘者,又該如何做出選擇?公司人員配置的合理之道又在何方?
一、現如今的招聘市場形勢
1、行業分析
根據調查顯示,有43%的企業預判業務受到一定沖擊,勞動密集型、需要面對面交付的受的影響比較大,比如零售/消費、制造業、地產等行業影響嚴重。而反饋業務逆勢上揚的企業主要集中在IT軟件、生物醫藥、互聯網/電商、在線教育等行業。
當然其中不乏有不少“重災行業”的企業因為掉頭足夠快,也在本次疫情中降低了損失,找到了增長點,比如恒大、融創等房企的在線賣房營銷。Top房企們在疫情中受到的影響遠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他們都在積極儲備人才,迎接報復性增長。
2、職位分析
中高端候選人市場受影響不大,企業的用人需求依然比較強烈,特別是能夠幫助企業走出困境、實現增長的優質人才。復工以來企業手頭都有不少優質項目(職位)。
在調研中,42%的受訪企業表示,疫情對于當前招聘節奏影響不大,按照原有招聘進程推進,甚至有12%受訪企業希望加速推進,主要以業務逆勢上揚以及業務受疫情沖擊不大的企業為主;另有三成企業表示會暫緩推進,其中43%表示恢復時間需要進一步看疫情進展及公司業務情況,30%表示要在2月底各項工作平穩后。
而面對接下來“金三銀四”的招聘旺季,僅有10%的企業表示預期招聘數量比原計劃減少,超過4成企業表示需要進一步看疫情進展及公司業務情況,目前尚不能確定;34%企業表示沒有顯著變化。
3、從職位方向來看 很多職位需求更強調跨界,比如你做市場的,新增新媒體、短視頻、社群等線上營銷經驗;比如做線下教育的,現在強調線上教育項目經驗。經此一役,所有職場人都應該重視學習技能,增強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性。
二、職場人求職動態
1、拒掉Offer,由多種因素綜合決策,多為“不想將就”
在調研中從行業屬性、工作職位、地理位置、工資薪酬四個方向進行了數據統計,發現近7成的拒絕Offer求職者并不是止步于工資薪酬。隨著國家城市化的發展,求職者,尤其是95后的求職者,考慮“工作性質自己是否喜歡”以及“通勤時間長短”的比例更高,超7成拒掉offer的求職者對于自己的工作選擇并不茫然,反而非常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大量數據背后展現的是對于職場的堅定而不愿意將就!
也有些拿到offer準備年后入職的求職者,由于新的工作地點正處于疫情爆發期,行業、企業發展也存在不確定性,出于家庭和環境考慮選擇在本地求職,也拒掉了年前拿到的offer。
90后的職場現象為:“不是有工作就好,比起工作本身,更看重——我跟誰工作!和誰一起工作!是不是開心地工作!”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要求背后,實際上隱藏著的是對新工作的渴望和期待。
2、疫情期間職場人對工作流動的看法
筆者根據網絡真實數據,總結客戶目前的求職狀態如下:現在可以看到在職的求職者大部分不急于求職,但是離職的求職者相對焦慮一些,希望早一點找到工作。不管怎樣,大家都在為疫情過后的找工作做好了準備,對未來工作變動的信心猶在,面對職場的選擇相對冷靜。
三、企業需要關注的新趨勢
1、遠程辦公
如果說17年前的非典讓人們接受了網購,那這次疫情會讓大家(特別是民營企業)接受并習慣遠程辦公。這也意味著未來職位候選人受到地域限制越來越小,企業HR在優秀人才招聘上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高效遠程辦公成為大家必備的一項硬性技能。
2、視頻面試
這次疫情讓視頻面試成了標配。在調研中,78%受訪企業利用線上面試及數字化管理工具等將原有線下流程場景轉移到線上;44%的企業未雨綢繆,利用此段時間積極盤點招聘模式和渠道資源,為疫情結束后需求激增做好準備。但我們也要意識到線上面試和線下面試的差異性,線上容易造成面試雙方信息差,給求職者或招聘者帶來不穩定因素。
3、共享用工
在疫情期間,“西貝1000名員工去盒馬上班”的共享用工被大眾所熟知。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在考慮使用靈活用工方式,并期待通過調整部分崗位雇傭模式,合理調配人力資源,降低雇傭風險和雇傭成本。去年講副業,今年說“共享用工”,這無不體現著共享經濟時代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未來,人才將不再為一家公司服務,而是在回歸市場上通過個人提供的技術和價值獲取報酬。
丘吉爾說:“不要浪費每一場危機。”而在疫情期間,有的人在坐以待斃,而有的人卻在自我救贖,在反思的同時,也在為未來大膽試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