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敞的車間里,500臺缸徑750的六面頂壓機正在平穩工作。在電腦的操控下,柔軟的石墨,在1300攝氏度的高溫中被“千錘百煉”,經過“脫胎換骨”,變成了世界上硬度最高的金剛石。
這個車間位于河南省長葛市,它的“主人”是河南黃河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河集團”)。
金秋時節,在長葛市黃河集團總部,總經理胡新英正襟危坐,娓娓道出這家韌性十足的民營企業是如何打造“工業牙齒”的。
把準發展方向,小企業長成“金剛王”
長葛市位于河南省中部,由三國名城許昌市代管。長葛市并不大,面積65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78萬。
在長葛市區人民路中段,一條與之垂直的大道筆直寬闊,這條“黃河大道”其實是黃河集團占地2平方公里的廠區的一部分,該集團是上市公司——河南黃河旋風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及最大股東。 1979年,河南黃河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創辦人喬金嶺出資3000元,帶領20多位農民,創辦長葛市第二化工廠,生產在當時頗為流行的石棉瓦、塑料編織袋等。1984年,“喬廠長”再次走馬上任,開始二次創業,并發出了“為國、為民、為廠、為家、為中國農民走出一條致富路子”的錚錚誓言,決定“上高科技項目”,實現企業轉型。1985年元旦,在鄭州出差的喬金嶺,偶爾在《鄭州晚報》的一角上看到一條關于人造金剛石水磨石模塊技術的新聞,于是按圖索驥,花10萬元買下水磨石技術專利。
隨著產品的轉型,企業更名為河南省黃河磨具廠。黃河磨具廠生產的金剛石水磨石機填補了國內市場的空白,DMJ-250型水磨石機榮獲國家質量審定委員會頒發的金質獎章,這是河南省鄉鎮企業國家金獎零的突破。到1992年,企業年產值—舉突破億元大關,成為河南省首家產值過億的民營企業。
面對喜人的形勢,企業管理層清醒地認識到,“產品不能十年一貫制”,要為下一個十年尋找新的戰略產品及發展方向。
依據國內金剛石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企業管理層敏銳地意識到人造金剛石對中國工業未來發展的戰略意義,一定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生產具有中國技術的高品質人造金剛石,生產自己的人造金剛石。1998年,隨著旗下控股企業——河南黃河旋風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上市,人造金剛石項目已成為黃河集團新的戰略級主導產品。 從生產石棉瓦、塑料編織袋,到生產“高精尖”的金剛石,黃河集團這家本不起眼的小企業,牢牢把準發展之舵,在全球金剛石市場,逐漸成長為“金剛王”。到2006年,“旋風”牌人造金剛石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已達到41%,躋身全球三強。
聚焦主業發力,小市場變成“大產業”
“振興民族超硬材料工業!”這是黃河集團新任董事長喬秋生在2004年1月6日公司高管會議上擲地有聲的誓言。隨著黃河集團如日中天地做強做大,先后出現了多元化經營,甚至有人認為,黃河集團也應該像其他一些知名企業一樣,利用資金優勢及影響力,進軍房地產領域。
21世紀初期是中國金剛石工業由大轉強的黃金時期,金剛石及其制品廣泛應用于煤炭石油開采、地質勘探使用的掘進鉆頭,單品硅、多晶硅片的切割、磨削等高效精密加工,衛星太陽能電池板的加工等高新技術領域。
經過對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調研,喬秋生認為,人造金剛石市場前景廣闊,只要做強這個“小產業”,就一定能夠贏得“大市場”。“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好金剛石!”是喬秋生對黃河集團及自己的責任定位。
方向、目標重新確定后,剩下的就是“大干快上”了。
從2004年開始,黃河集團聚焦以金剛石為代表的超硬材料及制品這一行業,瞄準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需求,穩扎穩打,一點點地向行業高峰挺進
。 要想把小產業變成大市場,首先要把產品質量提上去。2004年,黃河集團在其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進一步夯實人造金剛石主業,擴展金剛石制品品種及其業務”等內容,要求每一個環節、每一件產品,都要體現“質量第一”。從此,技能比拼、產品合格率比拼等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從2005年開始,“旋風”牌人造金剛石系列產品一直被河南省質量檢測部門評定為質量免檢產品、“中國名牌產品”。2012年,黃河集團獲得河南省“省長質量獎”,成為行業內第一個獲此殊榮者。
2005年前后,喬秋生在企業不同場合及層面,不斷提及“打造全球品種最齊全的超硬材料及制品生產商”和“打造全球質量最穩定的超硬材料及制品供應商”。喬秋生認為,這是國內市場的需要,也是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更是戰略級產品的布局需要。
經過近十年的攻堅克難,黃河集團在超硬材料產業鏈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所有四個環節——原輔材料、超硬材料、超硬材料中間制品及超硬材料終端制品形成市場及產業優勢上,成為目前國際上唯一一家可以同時在全產業鏈上進行規模化生產的企業,正在從跟隨者向領軍者轉身。
握緊科技之劍,小地方“創出”“大基地”
一家民營企業,既無資金優勢,又無技術儲備,卻要研制有著“工業牙齒”之稱的金剛石,其中的風險與難度可想而知。但是,黃河集團硬是憑著一股子韌勁兒,生生在毫無工業及技術基礎的長葛土地上,打造出一個世界級的金剛石產業基地。
1985年初,為獲得人造金剛石水磨石模塊技術專利,企業拿出10萬元的真金白銀,以及投產后年銷售額的10%,獲取了該項專利。正是憑借該項專利,黃河集團很快成為河南省首家產值過億的民營企業。
但是,為了實現產品和產業的升級,黃河集團提出了要自己生產金剛石的戰略。人造金剛石合成是一項超高壓高溫的高新技術,它的核心是合成設備。1996年,企業組織國內專家,經過7個月的攻堅克難,于1997年,成功研發出國內第一臺“UDS-6×1500噸-Ⅰ型”壓機,在技術上取得11項專利,獲得4項省、部級科技成果和科技進步獎。 后來,黃河集團又組織專家、投入資金,相繼開發出UDS-Ⅱ型、Ⅲ型壓機,單面壓力由6000噸達到2.2萬噸;單次產量由40克拉提升到260克拉。
“壓機故事”代表了黃河集團在科技研發上的決心與韌性。幾十年來,黃河集團握緊科技之劍,不斷創新,先后攻克了聚晶金剛石(PCD)復合片、PCBN復合片、40毫米大直徑聚晶復合片、金剛石錢鋸等技術,并順利實現規模化、產業化。
近年來,黃河實業先后完成研發項目173項(其中國家項目56項,河南省項目117項),取得省級鑒定成果56項,實施成果轉化47項。取得的成果有16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40項居于國內領先水平。完成新產品開發209項,擁有專利586項(其中發明專利29項),儲備了一大批企業核心專用技術。先后實施了國家產業鏈、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河南省高新技術產業化、河南省“雙百計劃”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項目。
2017年,黃河實業金剛石單晶產量達到50億克拉,國際市場占有率達到20%。企業總資產154億元,年銷售收入261億元,已成全球金剛石產業當之無愧的“巨無霸”。
據悉,目前黃河實業已經布局智能制造、石墨烯、鋰電池等領域,預計到2035年,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