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生態環境部藍天保衛戰強化督查工作已經連續開展了兩年。在藍天保衛戰強化督查的推動下,地方政府不僅強化了環境管理,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問題,而且借助強化督查的“外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強化督查起到了改善環境質量和推動高質量發展一舉多得的效果。
毋庸置疑,廣大人民及中小企業為了自己和子孫后代的生存環境,堅決擁護和支持國家的環保政策,對無良企業大肆污染環境賺取昧心錢的不恥做法也深惡痛絕!對國家取締關停這類企業自然舉雙手贊成!!誰不喜歡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新鮮空氣呢?!但在基層的實際環保督查執法中,卻出現了部分“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類似的環保一刀切現象。
這種“一刀切”式的環保執法,已經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但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國家已經看到了基層環保執法“一刀切”的弊端,并且發出嚴厲警告。
對于一些地方在環保監管執法時出現“一刀切”等情形,環境部近日再次發文明確,堅決反對“一刀切”,要求各地在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中,嚴格禁止“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堅決避免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借口緊急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此外禁止各地在明確整改目標時層層加碼,避免級級提速。
分類指導不搞“一刀切”
8月24日,藍天保衛戰強化督查組檢查發現,山東省濟寧市嘉祥正琪水泥預制品廠正在生產,現場砂石原料未苫蓋,存在一定的揚塵污染,但污染并不嚴重;8月30日,督查組檢查發現,運城市平陸縣文玲內燃空心磚廠生產過程中存在跑冒滴漏現象,但問題并不嚴重。針對此類問題,督查組現場責令企業立整立改即可,不需要停產整治,企業完成整改就不作為問題進行公開通報和督辦。
發現問題,并不是對企業“一關了之”,要根據具體問題的類型和特點,提出差異化整改要求和時限。“對存在揚塵、粉塵污染的,責令立即采取有效覆蓋措施按要求整改。”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過程中出現的“一刀切”問題,就是典型的環保工作方式方法出問題的例子,是一種典型的懶政行為。
對“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生態環境部要求,各地要根據本地情況制定清理整治方案,制定相應標準,按照“淘汰一批、升級一批、入園一批”進行分類處置,并多次強調不能“一刀切”。
根據環境違法類型,生態環境部對督查發現的問題實施分類管理,分為“散亂污”企業未完成整改、燃煤鍋爐未淘汰等十多種問題類型。根據問題嚴重程度,采取不同處置措施。對檢查發現的簡單問題,由督查組現場責令企業整改。只有對出現嚴重違法行為、污染較大的問題,才會要求地方政府采取停產限產、按日連續處罰、查封扣押等4個配套辦法措施。
對于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企業,不得采取集中停產整治措施。對工程施工、生活服務業、養殖業、特色產業、工業園區以及城市管理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各地要出臺細化防止“一刀切”的有效措施,及時向社會發布公告。
提升企業規模效益和行業發展水平
上半年,對10個省市的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完成進駐,生態環境部持續開展藍天保衛戰、飲用水水源保護、“清廢行動2018”等專項督查行動,持續高強度地推進環境治理,推動地方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淘汰掉一批低端、高污染的落后產能,為新產業、新動能發展騰出了空間,為企業轉型和行業升級提供了契機。
耐火材料行業是河南省新密市的傳統支柱產業,其產量占河南省的1/3,占全國近1/6。但被稱為“耐火材料之鄉”的新密市也是環境污染重災區,地窖窯、倒煙窯等“散亂污”企業遍地,最多時有600多家耐火材料廠,整個行業效率低下,產品也一直在中低端徘徊。
在藍天保衛戰強化督查等工作的推動下,新密市拆除煤氣發生爐354臺,關閉不符合環保要求的耐火材料企業85家。2018年,新密市305家耐火材料企業全部改用天然氣或電能等清潔能源。全市耐材企業投入資金3.1億元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150多家耐材企業對窯型進行節能改造。
關停“散亂污”企業反而給新密市耐火材料行業帶來了新生。目前,新密市掛牌及上市企業達52家,2017年全市耐火材料產量1274.2萬噸,同比增長12.3%,產值871.4億元,同比增長5.9%,出口創匯7975.2萬美元,占全市出口額的93%。
在整治“散亂污”企業等一系列生態環境督查工作的作用下,一批骨干企業利潤實現增長,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得到規范提升,推動了地方結構調整,促進了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加速培育。
大氣污染治理成效持續鞏固
今年1月~7月,“2+26”城市空氣質量交了一份比較滿意的答卷: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46.4%,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9%。北京市的成績單尤為突出,1月~7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54.3%,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1%。
一升一降之間,大氣污染治理的既有成效得到了持續鞏固,這其中環境督查執法的作用不可忽視。一組數據可以看出,強化督查所取得的成效在持續:2018年督查發現問題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較大。2017年督查前五輪次檢查發現問題1.65萬個,問題比例約為70.61%。而今年前五輪發現的問題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明顯下降,共發現各類新的涉氣環境問題9066個,問題比例僅為6.96%。此外,去年督查前五輪次共發現工業企業環境違法問題3097個,而今年督查前五輪工業企業環境違法問題僅1239個,較去年降幅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