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市的品位和檔次,離不開一座座有品位、有檔次的高樓大廈和提檔升級的小區,然而這些大樓和小區的內裝、外裝與廣場離不開各種天然石材去裝飾,而且只能用石材,沒有一種替代材料,可以這么講,一座美麗的城市,一幢美麗的大廈離不開石材。“我希望四川國際石材產業園區的建成,在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下,集中集約發展石材產業,節約寶貴的城市土地資源,更重要的是把四川國際石材產業園區做成一個擁有區域影響力的品牌甚至是同行業的標桿”。項目投資方四川達圣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家榮對此還有一番商業利益之外的考量。
2010年12月,筆者來到正在開工建設的四川國際石材產業園,偌大的施工場地隨處可以看到工人們忙碌的身影。項目總負責人楊學波告訴筆者,11月初進行了盛大的開工剪彩,現在項目一期周邊道路規劃建設已經全面完成,鋼構廠房設施也已經完成,開始進入廠房安裝階段。
石材產業尋求突圍之路
四川是一個石材資源大省,豐富的石材資源歷來受到國內外石材商家的關注。雅安、寶興、米易、天全等地盛產的優質石材聞名全國。但是由于長期以來的粗放開采、加工以及分散經營,四川石材產業如今遠遠落后于福建、上海、廣東等地。曾有一段時間,諸如“無品牌”、“無序競爭”、“低價傾銷”這樣的字眼,被眾多媒體和業界專家用來形容四川石材產業。
據了解,四川省現有石材企業1000余家,在金牛區土橋一帶以及317國道兩旁自發形成了連綿數十里的“石材走廊”。但由于缺乏科學的管理和規劃,整個“石材走廊”管理無序、功能配套不齊,環境污染嚴重。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宣傳的不充分,整個四川石材市場缺乏綜合競爭能力,影響力甚微。
近年來,房地產行業的繁榮帶動石材產業的調整發展,形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市場蛋糕。據統計,目前中國年均石材消耗總額已突破2000億元大關。
相關專家估計,西部地區基礎建設需求旺盛。一位長期從事石材經營的業內人士告訴筆者,目前四川地區石材市場規模很可觀,差不多每年在100億元以上,且以年均10%的速度在增長。
行業巨大的市場潛力勢必要求四川石材企業要迅速轉變形象,打造一個航母型標桿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和質量管理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有業內人士指出,分散導致的無序經營制約著石材行業,其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都沒有實現真正的價值釋放。“四川石材行業亟待以一種更環保、集中集約的模式實現產業提檔升級。”
楊家榮向筆者介紹了四川國際石材產業園的發展路徑:新的四川石材產業園將有效解決四川石材產業存在的能耗高、規模效益差、產銷分散混亂的問題。園區是為石材廠商量身建造的新型產銷集散中心。未來將聚集1200家以上的專業石材加工銷售商家,形成規模化園區。園區內實行功能區塊、分期啟動,將生產和銷售環節分開,即“前店后廠”模式。在加工區,市場方為石材廠商提供統一的標準化廠房,廠商則根據自身需求進行生產配置。在銷售區,各石材廠商可以搭建自己的品牌營銷中心,為國內外客商和顧客提供選購平臺。
在這樣的框架下,產業園將為石材廠商提供一個集貿易、生產、精加工、物流、倉儲、展示、電子商務為一體的循環經濟平臺。由于采用集中、集約的經營模式,國內大批石材廠商都將匯集于此,帶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經初步測算,未來石材產業園每年將創造約40億元的產值,解決1萬人以上就業。
做節能減排環保示范園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節能提高能效的貢獻率要達到85%以上。在剛剛過去的“十一五”,四川省萬元工業產值污染排放強度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所有萬元GDP排放污染強度指標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未來節能減排的任務非常嚴峻。
四川省環境研究所的一位工程師告訴筆者,國家應鼓勵對石材的使用,減少對建筑瓷磚的使用,這一過程就是最有效的節能減排。因為,建筑瓷磚其生產過程就要消耗大量的煤炭及天然氣;并且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方法對大量廢棄建筑瓷磚所造成的二次污染進行處理。
四川國際石材產業園除了采用集中、集約的經營模式以外,更為重要的是,園內引入了“循環經濟”概念,統一對石材廢料資源實施綜合利用,變廢為寶。整個園區低碳環保,可實現石材產業提檔升級。
近年來,我國石材業發展迅速為地方經濟創造財富的同時,也給當地的環境帶來了嚴重破壞。尤其是單個石材加工企業,在實力不雄厚的狀況下往往難以對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噪音、粉塵、污水、廢渣污染進行有效循環和治理。
“不能把節能減排停留在口頭上,而要讓它在實踐中開花結果”;楊家榮不止一次強調,“我們不是簡單地在建一個石材加工業場地,而是從規劃設計及施工上就把節能減排作為一個重點列進去了。”
石材產業園最大的優勢就是“集中”,產業園在環保投入上達到2000萬元以上,并成立專門的環保部門,長期從事環保管理,從而保證了石材在加工過程中的邊角余料、石材粉塵的完全回收,加工廢水完全處理并循環使用,真正做到了零排放。大體積的石材切割成石板,而切剩下的邊角料則用來做馬賽克,廢渣則用來做人造石的原料,打磨石材時磨成的石粉又是生產環保磚頭和高規格水泥的原料。此外,由于四川國際石材產業園采用的是冷加工工藝生產,不需要高能耗窯爐的煅燒,完全符合環保標準。
另一方面,園區內還可以提供統一的配電、供水服務,這要比分散的供水、供電至少節約40%的能耗。目前,國家重點技術企業四川佳靈電氣公司正準備給園區做電能動力的設計規劃,將比較成熟的變頻技術運用到石材的加工動力上。佳靈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吳加林表示,此舉至少能節約30%的電力。
打造西部石材航母
成都打造現代國際田園城市,發展IT、通訊等高科技產業固然重要,但是傳統產業更將是高科技產業的基礎與支撐。一個健康發展的城市區域經濟,必然是基礎傳統產業與高科技產業的共生和諧發展。
四川國際石材產業園立項之初,四川達圣投資有限公司就將其定位在國內最大的石材市場之一。
位于成都至德陽大件路旁,緊鄰成綿高速青白江出口的四川國際石材產業園,占地1200余畝,總投資12億元,計劃2011年8月竣工投產。園區距成樂綿快鐵不足50米,與成都第二繞城咫尺相望。“考慮到便利的交通口岸對石材運輸的重要性,當時選址還是很費了一番功夫的。”產業園項目負責人介紹說。
目前項目一期已進入廠房結構施工階段。據四川達圣投資有限公司的介紹,預計兩年內園區全部建成,聚集超過1200家石材廠商落戶,形成西部地區的石材產銷“航母”。四川達圣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家榮介紹說,產業園內設有進口石材區、國產石材區、文化石區、藝術雕刻石區等。未來計劃引進1200家以上的專業石材加工銷售企業,形成一個國際化的大型石材集散中心。著力形成擁有各地石材礦山開采經營、原材料加工、工藝安裝、雕刻美術、石材裝飾藝術、進出口貿易、環保檢測、教育培訓、會展博覽一條龍的產業服務體系。
據了解,現在成都市場60%—70%的石材實力商家都已經與四川國際石材產業園簽訂了合作協議,進駐石材產業園成了品牌石材企業的共同選擇。通過品牌石材企業的入駐與園區的互動,將會在這里形成一個極具商業和品牌價值的聯盟所在,也能起到推動整個產業和行業發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