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10日起,國家統計局、央行等機構陸續公布4月份的各項宏觀經濟數據。4月份數據能否延續3月份的暖意而呈現全方位回暖?帶著疑問,對中國農業銀行、中國交通銀行、興業銀行、申銀萬國、摩根士丹利以及瑞銀證券的6位經濟學家進行了調查訪問。
結果顯示,6家機構經濟學家在我國經濟見底這一判斷上達成共識,認為各項宏觀數據將迎來長期增長的態勢;但是在去庫存化的過程中,部分指標或將面臨波動。總體而言,市場指標的回暖速度要快于實體經濟。
預測·CPI
扣除翹尾因素 或現正值
調查顯示,大部分經濟學家認為,4月份CPI同比降幅會出現小幅擴大的局面。3月CPI的同比增幅為負1.2%。
而對4月CPI增幅的預測,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的觀點在本報調查范圍內最為悲觀,其預測值為負1.7%。王慶認為,4月份 CPI仍然將被食品價格拉低,因此通貨緊縮的壓力不會立刻緩解。但他也承認,未來價格加劇下降的情況不會再出現。由于4月份之后,去年的同比基數也開始逐漸走低,因此未來幾個月的通縮壓力會緩解。
不過,來自國內兩家金融機構的觀點卻看多CPI。中國農業銀行高級經濟師何志成認為,4月份CPI會開始環比上升的歷程,同比增幅也將收縮到負1%之內。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的預測中值為負1.1%,且其認為,若去除去年翹尾因素影響,CPI將現正增長,物價實際增幅保持在0.8%左右。 “價格是最能夠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指標,因此這一數據對于需求的增加會更具敏感性。”連平說。
另幾家機構對CPI同比增速的預測中值,均維持在-1.4%~-1.2%。
預測·PPI
分析視角不同 分歧較大
相對大部分機構對4月CPI同比增速的預測穩定在負1%,機構對PPI的分歧則相對明顯。
調查顯示,摩根士丹利、瑞銀證券、申銀萬國的預測較為悲觀,認為PPI同比降幅會持續擴大。其中申銀萬國預測PPI在4月份會同比下降7.1%。
農業銀行、興業銀行以及交通銀行則認為4月PPI增幅會與3月持平或略高。何志成認為PPI在4月份同比降幅會減少到5%以內。興業銀行資金運營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預測,該數據中值為負5.7%。連平則表示,該數據在4月份會與3月持平。
據悉,之所以在此項預測上出現較大分歧,原因在于各機構對國內市場工業產品價格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有著不同的關注視角。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從3月份開始,以鋼鐵為首的部分工業品價格再度下滑,這些指標將領跌PPI。
相反的觀點則認為,進入3月份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開始從低位回升,且反彈速度較快,這將把PPI帶出降幅擴大的泥淖。連平進一步指出,“從4月份開始,例如銅等各種工業品價格上升態勢愈發明顯。不僅同比降幅會收縮,4月后PPI環比上升態勢也將更明朗。”
預測·固投
政府投資落實 繼續增長
而基于對經濟開始復蘇步伐的普遍認知,6家機構對4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預測十分一致。
今年1~3月,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速度達到28.6%。對4月的這一數值,機構的普遍預測均高于一季度。其中申銀萬國預測最為樂觀,認為固定資產投資的同比增速或高達30.6%。其余5家機構的預測值也保持在28.6%~30%。
政府投資項目的逐步落實顯然是這一指標得到樂觀預期的有力支撐。對此,連平指出,固投的高增長是個大趨勢。隨著中央財政刺激政策的項目陸續開工,從4月份開始,地方項目也開始陸續上馬,因此固定資產投資一定會保持上升態勢。
其中,房地產投資的比例很可能還將有所擴大。“從開發商拿地的積極性就可以看出。”連平說,“現在,開發商已經從退地轉變為拿地,資金鏈緊張的緩解,以及積壓房屋庫存的減少,都會給房地產商帶來投資動力。”
預測·工業
呈現回落態勢 較難樂觀
4月工業增加值的波動性,則成為受調查機構預測的共同點。3月份,我國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自2月的3.8%大幅回升到8.3%。但是,總結對4月份的預測結果,大部分機構認為該數據會出現回落態勢。
最為樂觀的態度來自農業銀行。何志成表示,“工業增加值會與3月份大體持平,最好的情況也僅是微升。”
而摩根士丹利與交通銀行的預測比較悲觀,認為該數據同比增速將降至7%。
綜合機構對該數據看空的原因,主要因4月份發電量數據的下滑。“從發電量可以看出,大部分企業仍處于去庫存化的過程。”連平說,“也許由于需求的增長,以及去庫存化加強,商品價格會出現走暖趨勢,但是有些企業的生產可能根本沒有起來。”
因此,機構認為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的走勢將呈現波動過程,而且未來去庫存化過程也將呈現波動態勢。
“工業增加值在中長期增長的大趨勢下,短期內由于對價格等指標的誤判,導致部分產業庫存出現進一步囤積,進而造成實體經濟指標的回落是在所難免的。”連平進一步解釋,“事實上,決策層已經開始關注這一問題。”
4月底,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資本金比例被調高就被認為是一個信號。連平認為,此舉的主要目的并非是限制鋼鐵產業投資,但是卻能夠起到抬高投資門檻、提示市場謹慎投資的作用。
預測·零售
與上月基本持平 穩中有增
在消費方面,6家機構預測顯示,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同比增速或與3月份大體持平。
農業銀行認為這一數據的增幅會達到16%左右。而其他機構的預測范圍也在15%上下波動。其中,瑞士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的預測為14%,摩根士丹利認為該數據會呈現15.2%的增速,申銀萬國表示會出現14.9%的上升比例。
瑞銀證券指出,今年全年的城市消費會出現溫和減速的趨勢,但是在政府抑制通貨緊縮的努力下,城市消費仍然具有彈性;但農村消費可能會在較大程度上受到失業率上升的沖擊。
“我國消費在短期內不會出現突然增長,增速大體會穩定在現有水平。”連平指出,“而基于短期刺激目標所采取的一系列促進消費的措施,也不會給消費總量的擴張帶來太大空間。”
預測·信貸
新增貸款規模 約五千億
繼3月1.89萬億的天量信貸數據后,對于4月份的新增信貸規模,大部分機構認為會保持在5000億上下。摩根士丹利的預測值為4583億,農業銀行認為將達到4000億~5000億的水平,而交通銀行的預測則略顯樂觀,預期達到5000億~6000億。
“沒有季度末考核指標,4月份貸款增長壓力會減輕。”連平指出,央行近期進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對票據融資起到一定的調控作用。此外,連續數周的公開市場操作凈回籠,讓貨幣市場流動性的過度寬松出現收縮態勢。因此貨幣市場利率出現上升,導致票據融資規模收縮。“4月票據規模占信貸總規模不會超過 30%。票據量減少將拉低整體信貸投放。”
但他進一步指出,從5月開始,新增信貸投放量會重新抬頭。“未來會出現幾個月的波動。但波動幅度會逐漸熨平。最終會保持在3000億~5000億的平衡點上。”連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