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秋生,男,漢族,1965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經濟師。歷任河南黃河磨具廠五分廠廠長,銷售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黃河金剛石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現任河南黃河旋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3月12日下午,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河南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來自基層民營企業的全國人大代表、河南黃河旋風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喬秋生在發言時說,要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他建議國家科研院所和重點實驗室要面向基層、走向基層。
把科研項目放到企業,促進科研與生產聯姻
《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重點發展八個方面的工作中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要大力推動經濟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要“繼續推進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和持久戰”,“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這幾句話讓喬秋生代表體會頗深,他說,要實現產業調整升級,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加大研發費用的投入,才能加快產業升級。
喬秋生代表建議,希望國家科研院所和重點實驗室面向基層,走向基層,把重點實驗室的科研項目放到企業去,促進科研與生產聯姻,促進科研項目的產業化。同時,他還希望國家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貸款擔保政策和機構。這樣才能在有技術、有資金的情況下,促使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我們黃河旋風創建于1980年,已經走過了30個年頭,企業從手工作坊到生產制造,再到生產創造,直到現在居世界同行前列,產能占世界同行的80%以上。”喬秋生說,“這一方面是得益于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另一方面是企業根據市場形勢和發展需求,不斷進行產業調整升級、不斷創新,才使得企業有今天。”
而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民營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4.8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企業跟不上市場形勢和發展要求。
企業做大容易,做強做精難
“企業做大容易,做強做精難。大處不容失誤,小處要嚴格管理。”喬秋生說。
2003年,喬秋生接任黃河旋風董事長后,黃河旋風的多元化之路已經“試水”。其中有一項大家非常看好并努力爭取到的阿深(阿榮旗至深圳)高速公路80公里路段的建設經營權。
喬秋生作出了讓大家意想不到的決定:退出這個項目。不僅如此,他還決定退出其他行業的經營,把全部力量用到人造金剛石主業上。
面對與老董事長一起共事的老同志的質疑,喬秋生已經看到了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將給企業多元化發展帶來的影響,“瘦身”勢在必行。
從高速公路上撤出來的資金達2.9億元。喬秋生說,如果當時不退出,企業就會被拖垮,就沒有黃河旋風的今天。
除了撤出了阿深高速項目以外,其還停止了與印度合作的造紙項目的上馬,僅這幾個項目的撤出,就為黃河實業增加了近4億元的資金流。
鼓勵“多燒錢”,向世界第一發起沖擊
每家企業都希望自己賺到的錢越來越多,花出去的錢越來越少。然而,喬秋生卻在鼓勵自己的研發中心“多燒點錢”。
“黃河旋風的科研經費已經占到了銷售收入的5%。”喬秋生說。據他介紹,金剛石復合片的研發需要千百次的生產試驗,每次試驗失敗之后,單作廢的一個氣錘就是一輛桑塔納轎車的價格,為此黃河旋風項目課題組花費了3年的時間,總投入近3000萬元。
喬秋生深知,對于一個大企業來說,業績飛速增長還得在技術方面占據優勢,然而科技的創新和改革需要的是人才。
“決定要引進的人才,對方提出的條件就是我們給予的條件,不再討價還價。”喬秋生說。
就是憑著這種魄力,黃河旋風旗下招攬了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形成了多門類、多學科、成系統的研發體系。實現了金剛石及制品新技術方面的一次次突破,僅在人造金剛石大噸位壓機方面就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20多項,率領中國金剛石產業直追世界一流水平。
中國的人造金剛石合成比美國晚了9年。如今,黃河旋風的人造金剛石產品已開發出六大類146個品種,年產量達30億克拉,國內同行業第一,是亞洲最大的人造金剛石生產基地,居世界同行業第三位。
“我們計劃2015年前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在綜合實力上能夠與世界前兩強一爭高下,向人造金剛石世界第一發起沖擊。”喬秋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