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3月24日在香港表示,他對中國經濟總體非常樂觀,雖然業界普遍預測中國經濟在2009年的增速與前幾年相比會有所放緩,但在全球經濟深度下行的環境下,這仍不失為了不起的成就。
斯蒂格利茨在瑞士信貸主辦的亞洲投資論壇上說,世界銀行預測2009年全球經濟收縮1.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為收縮0.5%,而且可能在最近調整預測數字;可預見的是全球經濟經歷漫長的深度下行。作為全球經濟“引擎”的美國消費失靈,不少人把目光投向中國。
“總體而言,我對中國(經濟前景)非常樂觀。”他說。
斯蒂格利茨說,中國確定經濟增長8%左右的目標,他個人認為也許會略低一些,但即便如此,在當前環境下也是了不起的成就,因為外圍經濟環境極為不利,如內地出口最近出現迅速的大幅下跌。
斯蒂格利茨說,全球經濟體系的發展模式必將轉變,美國的居民儲蓄率將會增加,消費減少,中國的出口將會減少,因此必須經歷結構調整。中國需要進行的經濟結構調整有一部分已列入“十一五”規劃。但在刺激居民消費方面,中國還需要繼續努力,這將是挑戰之一。
主持論壇首場活動的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說,全球金融危機標志著美國消費模式的終結,也意味著靠出口拉動的亞洲增長模式的終結。危機之后,預期中國內地經濟的許多產業,如機械制造、造船、鋼鐵、汽車等產業的競爭都將進入新的階段。
瑞士信貸主辦的亞洲投資論壇3月24日至27日在香港舉行,嘉賓包括不少經濟學界、金融界、政界重量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