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國光伏上網補貼下調,一時間中國光伏產業遭遇寒冬,短時間內難以恢復,暴露出過度依賴某個國家或市場所帶來的巨大風險。同時,由于光伏發電系統建設成本持續下降,2012年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的補助標準確定為5.5元/瓦。為了趕在補貼調整前安裝,國內外出現了一波“搶裝潮”,然而由于組件價格的急速下滑,企業雖然出貨增加,利潤卻不斷下降。在業內看來,通過技術優勢實現平價上網才是最值得行業期待的中堅力量。
組件成本大幅降低 金太陽補貼下調
日前,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三部委下發通知稱,各地上報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經審議后,確定今年我國金太陽示范工程總規模為1709兆瓦。同時,由于光伏發電系統建設成本持續下降,2012年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的補助標準確定為5.5元/瓦。這也是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補助標準的再一次下調。
據孟憲淦介紹,補貼下調最主要是光伏電池組件價格大幅下調造成的。金太陽政策實施之初,財政部表示將在2015年前每年列支100億元用以支持金太陽工程。這樣便不難理解,在支持資金總規模不變的前提下,隨著單位光伏組件成本的下降,金太陽項目的支持規模必將不斷擴大。
事實上,受國際市場萎縮和生產技術進步等因素影響,去年下半年以來,光伏組件價格一路走低。至今年年初,光伏組件價格已從2011年一季度的約12元/瓦,“瘋狂跳水”至6元/瓦左右。
但亦有分析人士表示,補貼由預期的7元/瓦下調至5.5元/瓦,直接導致內部收益率從20%降至10%。這也將導致今年的金太陽項目并無價格吸引力,以盈利為目的業主有可能放棄投資,對市場需求的貢獻也將會打折。
事實上,自2009年我國實施金太陽示范項目工程以來,已連續四年支持了四批項目,項目規模分別為642兆瓦、272兆瓦、600兆瓦、1709兆瓦。縱向比較,今年支持項目規模最大,較之去年,其支持項目規模的增幅高達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