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的穩定性顯著增強
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處于平穩較快增長區間,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6%;其中,一、二季度分別增長9.7%和9.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11.0%;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2%。從2010年下半年以來,我國部分刺激政策逐步退出,經濟回歸潛在增長區間,經濟增速連續四個季度保持在9.5%-9.8%之間,經濟運行的穩定性明顯增強。目前我國經濟的平穩減速格局與金融危機后經濟大幅下滑有本質區別,從我國勞動力、電力供需仍較為緊張等方面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較強,刺激政策的穩步退出不會造成經濟大幅下滑。
展望三季度,從國際環境看,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大,歐債危機有蔓延之勢,美國信用等級下調引起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下半年經濟增長可能低于預期。但是,新興經濟體仍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全球經濟陷入二次衰退的可能性較小,根據IMF的預計,201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3%左右。從1995年以來我國經濟波動情況看,兩次經濟大幅下滑都是由外部沖擊造成外需劇烈收縮引起的。只要全球經濟不出現二次衰退,我國經濟減速演化為所謂硬著陸的可能性極小。從國內環境來看,“十二五”開局之年的規劃投資項目將紛紛上馬,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建設項目啟動,投資需求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上半年18個省區市上調最低工資標準、農村居民收入增長較快、住房銷售快速反彈等因素有助于推動居民消費保持平穩增長;受季節性因素影響,下半年貿易順差比上半年有所擴大。因此,我國經濟將保持平穩減速趨勢。初步預計,三季度我國GDP增長9.2%左右。
二、工業生產將保持適度減速的態勢
1、供給沖擊影響工業生產
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3%,增幅同比下降2.7個百分點。分季度看,工業生產呈平穩減速走勢,一、二季度分別增長14.4%和14.2%。分地區看,中西部地區增速明顯快于東部地區,上半年東、中、西部地區工業生產分別增長12.4%、17.8%和17.3%。分輕重工業看,輕重工業增速差有所縮小,1-7月份輕重工業生產分別增長13.1%和14.7%,增速差由上年同期的4.8個百分點縮小至1.6個百分點。
1-7月份,剔除物價因素后,我國投資、消費和出口三大需求實際增速均較上年同期明顯減慢,這是工業生產較上年同期放緩的主要原因。而今年4、5月份,工業生產較一季度明顯減緩,受供給沖擊的影響,部分地區電力緊張、拉閘限電抑制了工業生產,日本大地震導致部分零配件供應中斷,給我國部分電子產品、日系汽車生產帶來了較大沖擊。到6月份,因上調電價等因素導致發電量增速大幅反彈,以及日本大地震所造成的對中國日系汽車、電子產品生產的負面沖擊開始消退等因素推動工業生產快速反彈。
2、三季度工業生產增速將有所放緩
工業生產的有利因素主要有:一是工業企業保持良好的效益,支持企業擴大生產。1-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4105億元,同比增長28.7%。二是國家上調了部分省市上網電價,緩解了電力企業虧損壓力,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緩解電力對工業生產的約束。三是三季度通脹預期仍然比較高,工業原材料價格難以出現大幅下滑,企業大幅削減庫存的動力不足,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穩定工業生產增長。四是工業企業產銷銜接較好,7月份,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8.5%,比上年同月提高0.2個百分點。五是上年三季度基數明顯降低,工業生產增速比二季度降低了2.5個百分點,有助于提高工業生產同比增速。
不利于工業增長的主要因素:一是持續收緊的貨幣政策將導致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度加大,企業融資成本明顯提高,不利于企業擴大生產。二是7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7%,連續四個月出現減緩,表明未來制造業活力有所下降。三是完成節能減排年度目標和有序用電措施的推出將抑制部分高耗能行業生產。上半年電力消費彈性系數高達1.27,實現單位GDP能耗下降3.5%的年度節能目標難度非常大。為了完成節能減排年度目標,部分地方有序用電方案實施中將重點限制高耗能企業用電,將會影響這些行業增速。四是世界經濟增速在放緩,三季度我國工業品出口交貨值增速將會有所減慢。
總體來看,三季度工業生產將呈適度減速態勢,初步預計,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7%左右,其中,輕重工業分別增長12.8%和14.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