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地學》雜志3日刊登報告說,日本研究人員對太平洋(601099)多個地點的海底稀土含量調查顯示,太平洋海底稀泥蘊藏著豐富的稀土資源。不過有專家指出,目前開發海底稀土礦還面臨成本過高及影響環境等問題。
日本東京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調查了太平洋78個地點海底的稀土礦藏情況,結果顯示太平洋東南部、夏威夷群島等地區的海底含有大量稀土。礦床位于太平洋水下3500米至6000米深處,覆蓋面積為1100萬平方米。研究人員估計,該礦藏的儲量約在800億至1000億噸之間,在一些稀土含量較高的海底,一平方公里面積的海底稀泥中可以提煉出稀土的量,約相當于目前全球稀土年需求量的五分之一。而目前美國地質勘探局的調查結果顯示,全球證實的稀土儲量只有1.1億噸,主要埋藏在中國、俄羅斯及其他前蘇聯國家和美國。
另外,研究人員還表示,本次勘探到的這些稀土資源可以利用酸性物質從海底淤泥中提煉出來。科學家解釋稱,只要這些酸性物質不被傾倒在海水里,開采就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更大的問題應該是,將海底淤泥從如此深的海底抽取上來,從技術上是否真的可行,以及這樣的開采從經濟角度看是否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