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行業的標準和核心的缺乏,成本過高、價格較貴是目前的一個難題,財政補貼也一直備受業內人士關注,牽動著全球神經。
事件一:節約用電景觀照明停用
5月9日,長沙新一佳侯家塘店、五一大道麗都大廈違規開啟景觀照明,被長沙市有序用電專項執法檢查人員強制關閉并責令整改。長沙市有序用電辦日前下發通知要求,路燈實行減半開啟,景觀亮化照明暫停使用。
5月12日,市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強節約用電保民生的緊急通知》(下稱《通知》),要求景觀照明和亮化工程一律關停,只保障公共場所安全照明需要。同時,鼓勵節約用電,對嚴重浪費能源的事件將及時曝光。
5月13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會議,討論湖南、安徽等五省的電價問題,以化解這些省份日趨嚴重的電荒。
事件二:“十城萬盞”回收遭質疑
“路燈可以說是LED最不適合應用的場合。”中國照明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徐淮日前表示。北京電光研究所所長華樹明也表示:“十城萬盞是用來發現問題的。”
在世界大多數國家,皆是室內照明市場較繁榮,因為室內市場天然比室外照明要大。但我國是一個例外,業內人士告訴記者,2009年開始的“十城萬盞”示范項目全面催生了我國的室外照明市場。
彼時一片看好的路燈市場,此時卻很多轉向了質疑。
事件三:多重政策刺激LED行業發展
據悉,5月12日的上海國際新光源?新能源照明論壇上,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謝極透露,發改委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考慮將LED納入“綠色照明工程”中,并有望在年內將部分LED產品率先納入,這意味著半導體照明產品將享受到財政補貼。
提問一:LED若得財政補貼市場是否無限可觀?
從2009年開始,各地相繼引進大型LED建設項目,并對MOCVD等主要設備進行巨額補貼。而今年,這一趨勢將轉向——政府對于設備的補貼將逐漸止步,相關補貼有望轉落到消費者手中。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LED產品能夠入圍綠色照明工程,得到財政補貼,將有助于打開終端市場,從根本上緩解芯片產能過剩的壓力。
維易科大中華區總經理王克揚指出,政府補貼MOCVD設備是產業發展之初的一劑猛藥,但下一階段更應多開發LED照明應用,補貼終端用戶,將LED產品價位拉到老百姓接受的程度,來刺激消費。“光是‘十城萬盞’還不夠,如果每一個家庭都能擁有一到兩個LED燈,這個市場將無限可觀。”
意識到這一趨勢,很多照明企業也已經提前布局。如陽光照明7日公告募資9億用于LED等節能照明項目,并與臺灣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保障了上游芯片供應。而香港主板上市公司雷士照明此前也與科銳達成了類似的戰略合作。
那么,如果補貼充當了“一副猛藥”,LED產業是否會因此在“十二五”期間,有望實現翻兩番的目標,取得快速發展呢?LED照明在各種井噴熱潮中還能堅持多久?
提問二:城市景觀照明與節約環保相悖?
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電力供應緊張局面,局部地區電力供需矛盾比上年在時間上更早、涉及范圍更廣、缺口有所加大。從去年開始,各地就陸續出現為節約用電,關閉景觀照明的事件,如廣東清遠為節能倡導關燈,將公用設施、裝飾景觀照明關閉;湖北遭遇煤電緊張局面關閉景觀照明;成都中中心城區電梯限行,景觀照明關閉等等現象。
景觀照明的作用主要是為了給人們創造幽雅舒適的夜間環境,并起到安全與警戒的作用,所以城市景觀照明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然而,城市燈光環境除了需要消耗大量電力能源,有時還會導致光污染,在能源緊缺的今天,這似乎與節約能源和環保這一國際性的社會主題相悖。因此有人認為城市燈光環境造成經濟與能源的浪費,對城市廣場燈光環境的改造,規劃設計的必要性提出質疑。
解讀
電力供應緊張并不是景觀照明的全部責任,但各大城市為什么要關閉景觀照明?簡而言之,究其原因就是景觀照明耗電量大,加之部分設計存在光污染,為不讓居民用電嚴重受限而選擇的無奈之舉。然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在城市環境藝術照明設計和城市燈光環境工程實施中,就必須將節能環保劃為主題。在綜合應用各種能源、設備、并加以協調的同時,要大量采用節能光源。
LED以其節能環保、壽命長、可靠性高、色彩豐富、易控制(響應迅速、便于非標設計及超長跨距控制)等特點,在我國各大中城市景觀照明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十城萬盞”帶來的效果以及大量的光污染現象,卻讓市民一度懷疑LED照明節能環保的效果。
其實并非沒有道理,確實存在一些企業單位甚至一些政府和個人為了擴大自身形象的知名度,毫無規劃設計地竟相在城市樹立自己的廣告牌、廣告塔,比大、比高、比亮,其組合起來的最終結果卻是不自覺地損失了城市形象,污染了城市廣場的夜環境,造成對市民的極大傷害。
十城萬盞,多么誘人的大蛋糕。眾多企業蜂擁而上,我們碰到的有原來做鞋的老板、做房地產的、搞綠化工程的,都開始嘗試做LED路燈。做LED路燈一定能夠賺錢嗎?根據我們走訪企業的情況,答案是否定的。有的企業沒有足夠的實踐經驗,做出來的路燈不合格,也賣不出去,交了一大筆學費。有的企業燈做出來了,但是市場能力差,沒有政府關系,結果還是賣不出去。年初,很多機構高呼今年將釋出100萬盞的LED路燈市場,但是今年實際只裝了22.2萬盞,市場規模被高估。
熒光管更換白熾燈,原因是熒光管節能、白光、線性光源。LED路燈為什么要更換高壓鈉燈?LED路燈的倡導者說,因為LED路燈節能、顯色性高、光色好、維護成本低。但是我們也聽到了部分市民不同的聲音,“LED路燈看起來太暗了”,“LED路燈讓人有種冷冰冰的感覺”,“安裝這種昂貴的燈具真的可以回收成本嗎?”。
美國、韓國、日本、歐洲等國家的LED工程都是通過研發和技術進步來驅動市場。
中國的“十城萬盞”工程剛好倒過來,希望通過擴大市場來帶動研發和技術進步,最終實現帶動產業發展的目的。前文提到,“十城萬盞是用來發現問題的”,大動干戈、大動周折,費盡人力、物力、財力就是為了證明“路燈是LED最不適合應用的場合”的嗎?我想這個問題很值得相關人士思考。
毫無疑問,“十城萬盞”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中國LED產業的發展,主要問題在于推動力會有多大。政府工程是有限的,產業的長遠發展最終還是要靠民用市場來推動。
截至目前,因成本與技術等難題,中國開啟的“十城萬盞”計劃、“二十城萬盞計劃”等政策進展并未如預期。LED照明燈還沒有走進普通家庭,戶外照明也遠沒有普及。一旦照明市場演進不如預期,LED產業將面臨背光應用飽和與新市場無法打開的夾擊,行業必定隱含著巨大風險。
正如深圳市燈光環境管理中心規劃設計室主任吳春海所說:“目前人們在宣傳和推廣LED路燈以及其他照明產品時候似乎已經忽略了LED路燈的照明本質,過度宣揚節能和環保好處。只有在達到一定的照明質量的前提下,LED路燈的節能效果才有意義。”
結語
假以時日,如果電力一直持續緊張,各大城市關閉景觀照明,可想而知,照明行業的市場會遭多大萎縮。當然,只要有黑夜就會需要燈光,但是如何利用已發現的壽命長、節能環保的LED光源,克服技術困難,保證質量,在包括景觀照明的各個領域里得到最佳的應用,是每個行業相關人士需要深思的問題,而不只是跟著潮流蜂擁而上。
筆者擔憂的是這種一哄而上的結果會不會到頭來不但形成巨大的人力、材料、資源、土地的浪費和一哄而散的結局,而最終從血泊里殺出的優勝者則會輕輕松松的被國際照明巨頭或國際資本所攫取,LED產業到頭來是否在為他人做嫁衣裳還未可知。但既然業內人士對這個產業的生命力和前景已經達成共識,假若LED照明產品享受到財政補貼,那么還希望相關中標企業能審時度勢,借助這一契機,真正推動LED行業發展。
面對LED照明產業遍地開花的現狀,如何使其健康、有序、快速發展,是擺在政府、企業和其他相關各方面前的嚴峻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