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第105屆廣交會第一期進行至第三天,商務部的密集調研在密鑼緊鼓地進行。
當日上午,商務部副部長鐘山與機電、五礦商會以及來自全國各省不同行業的11家企業代表進行了座談。
“當前保外貿就是保就業、保穩定、保增長,如果外需市場下來內需市場暫時仍無法補上。”鐘山在分析當前形勢時表示,“金融危機仍未見底,到今天為止,美歐日經濟未出現明顯好轉,并且這種趨勢還在蔓延至其他國家。”
鐘山對企業代表強調,雖然我國的經濟在3月出現了一些好轉的跡象,但企業仍需努力克服各種困難。
有鑒于此,政府、各界企業對本屆廣交會的關注程度達到高峰。本報獲悉,本屆廣交會每日的成交情況即日上交至國務院,而且將有至少6位副部級以上官員親臨視察。
爭取新興市場彌補傳統市場
在當日座談會上,從浙江省代表的發言開始,天津、廣東、四川、重慶、福建、江蘇、山東、云南、湖南等我國外貿重點省份的企業代表圍繞著近半年來,特別是今年第一季度的外貿情況、本屆廣交會的情況以及對政府的政策建議三大方面先后發言。
企業普遍反映,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出口量出現大幅下降,這其中不但有大量訂單流失或被取消,還有此前本已定下的訂單也因為客戶的破產而作廢。
而今年第一季度,特別是1-2月情況更為糟糕,雖然3月有所好轉,但這其中的原因更多的在于1-2月的基數相對較小。今年一季度,來自四川、重慶等中部省份企業代表的出口降幅為30%左右,而來自天津、廣東等我國東部沿海省份的企業代表的出口下降幅度則在15%左右。
來自機電商會的負責人也表示,今年1-3月機電產品出口分別下降20%、22%和18%。原因是主要產品(計算機、通訊設備、家電)的出口增長出現大幅下降。其中,占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六成的加工貿易更下降幅度達38%。
值得注意的是,來自云南,出口對象主要為東南亞國家的代表企業更表示,該企業今年第一季度出口同比下降77.7%。同樣,來自山東的出口客車企業也表示,該行業一季度出口增幅同比下降60%。
但有部分企業認為,出口下跌的趨勢已經到底,“從目前的訂單狀況來看,預計下半年的出口降幅將收窄。”四川代表表示。
而對本屆廣交會的成交情況,企業代表們則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本屆廣交會比上年同期的春交會出現大幅下降;另一派則認為本屆廣交會的成交量沒有受太大影響,原因是,“還能來廣交會的采購商大多都是有目的地采購,很多是專業代理多家企業采購而來,目的十分明確。”
企業在分析原因時,普遍認為歐美市場需求疲軟是出口下降的根本原因。此外,其他國家對美元持續貶值導致該國產品出口成本下降,變相削弱了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以客車為例,“我國客車在國際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日韓,我們的主要市場也是日韓的傳統市場,目前韓國貨幣對美元持續貶值,導致我國的客車今年以來出口增速的大幅下降。”山東代表表示。
鑒于傳統出口市場需求的疲軟,多家企業也提出“以新興市場彌補傳統市場”。
天津的企業代表表示,該企業前兩天共接待的294名客商中,來自北美、西歐的只有4名,“我們認為開拓新興市場可以彌補歐美市場的缺失。”廣東代表也表示,在本屆廣交會的客戶中,亞洲客戶約占其客戶總量的60%。
企業聚焦三大問題
當日座談會上,企業代表在給政府的政策建議,則集中在出口退稅、匯率穩定和金融支持上。
機電商會負責人表示,希望國家在特殊時期,考慮再提高有關產品的出口退稅。“有很多海關條碼還有回調的空間。”他說。
天津代表提出,如建筑工具擠膠槍的退稅僅為5%,“雖然需求大大下降,但我們確實無法再降價,因為原材料價格已經觸底甚至回升了。”
此外,出口退稅周期過長也是突出問題。有企業表示,長達數月的出口退稅周期,令企業無法及時利用這筆資金。
在企業的建議中,也普遍提及“保持匯率穩定、政策面穩定”的問題。企業認為,匯率穩定能增強與客商的議價能力,政策面穩定則能有利于外貿企業的工作順暢,并增強企業信心。
此外,對于金融危機下,外貿企業最為突出的問題依然是融資。
江蘇代表指出,國家目前的一些金融優惠政策集中于大型央企,一般企業難以受惠。他進一步提出,在新訂單數量明顯減少的背景下,政府在金融方面可否給予適當扶持。
鐘山對此表示,融資難是外貿企業的普遍問題,商務部門將高度重視這一情況。
此外,在本次調研中,多家企業表示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現象令企業出口受阻。
來自重慶的企業透露,該企業的一些美國長期客戶增加了其在美國本土的采購。
鐘山對此表示,對于世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政府高度重視,企業應更加重視。
本報記者獲悉,商務部公平貿易局正在建立由政府、商協會、企業三位一體的應對國外貿易壁壘的工作機制。其中,政府將向企業提供法律服務和適當的資金支持。
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孫際文當日表示,本次調研企業提的建議,對今后具體政策的落實起重要的參考作用。
整場會議鐘山聽得十分認真,特別在聽到有企業提到今年第一季度仍有所增長時,他都十分關切地詢問具體情況和原因。鐘山對在場的企業代表表態,將對企業提出的各項建議慎重研究。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