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業結構調整和淘汰產能的政策壓力下,河北民營鋼企紛紛投靠國營鋼企尋求出路
在河北唐山遷安市,九江線材有限公司(下稱九江線材)與首鋼遷安鋼鐵有限公司(首鋼遷安)、唐山市松汀鋼鐵有限公司毗鄰。
很長一段時間里,首鋼遷安的國企身份并不讓九江線材羨慕。
“2010年以前,民營鋼企負擔輕,管理靈活,日子過得都還可以。”九江線材一位高管向本刊記者感嘆道,后來日子越來越難過,除了市場變化,政策風險也越來越大。
為了規避政策風險,避免被其他企業兼并,早在2008年由九江線材牽頭,當地27家民營鋼鐵和礦山企業共同組建了一個大型民營鋼鐵集團——長城鋼鐵集團。
但是,隨著中國鋼鐵產業調控政策越來越嚴格,大型民營鋼鐵集團的身份,也不能讓企業感到踏實,他們也開始羨慕首鋼遷安的“國企背景”。
“加入國企旗下,至少不用擔心自己是‘鋼鐵黑戶’而被關停,也就是說可以從根本上降低政策風險。”上述九江線材高管坦言。
在最近短短不到兩個月里,已有12家河北民營鋼鐵企業先后加入河北省第一大鋼鐵企業——河北鋼鐵(3.81,-0.03,-0.78%)集團(下稱河北鋼鐵)旗下,九江線材是其中之一。
這也宣告了此前河北省民營企業之間組建民營鋼鐵集團計劃的失敗。
尷尬的抱團
河北省成立較大規模的民營鋼鐵集團始于2006年。當時,國家發改委的《鋼鐵產業政策》剛剛發布不久,明確提出宏觀調控的目標是淘汰落后產能,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原則上不再大幅擴大鋼鐵生產能力。
面對嚴峻的宏觀調控形勢,對于當時只有數十萬噸生產規模的武安市眾多民營鋼鐵企業來說,只有搞聯合形成大型集團以規避調控,別無出路。
2006年2月,在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的河北新武安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由武安市文豐鋼鐵有限公司、普陽鋼鐵有限公司和興華鋼鐵有限公司等12家民營鋼鐵企業的12名自然人聯合出資12.3573億元,武安市政府以武安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的名義出資2.4億元。
新武安鋼鐵集團2009年粗鋼產量1671萬噸,產能位列中國第八,一躍成為中國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可是,盡管新武安集團躋身中國鋼鐵行業前十位,但其粗鋼產量數字僅僅是旗下企業簡單相加,一直沒有進行實質重組。
“成立之時并不是按照市場化運作,也不是行政命令,只是為了規避被兼并的風險,所以多數成員企業并沒有推進實質重組的動力。”新武安鋼鐵集團一位副總經理向本刊記者坦承,各家成員企業規模和盈利都差不多,沒有一家有實力去牽頭重組。
與新武安集團不同,2008年末唐山市成立的兩大民營鋼鐵集團——長城鋼鐵集團和唐山渤海鋼鐵集團,有著較強的政府支持,也有企業牽頭重組。即便如此,這兩家集團也面臨與新武安一樣的尷尬局面。
2008年12月19日,河北省唐山市39家民營鋼鐵企業整合重組為兩大鋼鐵集團,分別是長城鋼鐵集團和唐山渤海鋼鐵集團。長城鋼鐵由九江線材牽頭,由遷安27家民營鋼企一起出資;渤海鋼鐵由國豐鋼鐵牽頭,由唐山豐南區的12家民營鋼企出資。
上述九江線材高管表示,在長城鋼鐵成立之初,遷安市政府即要求企業盡快落實“五統一”,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在2009年8月底前必須達到緊密型合作。按照長城鋼鐵計劃,將把企業落后產能打包淘汰,置換新建沿海產能,以實現實質重組的第一步,但這一方案并未獲得國家批準,“這之后,長城鋼鐵實質重組也就擱淺了,各家企業自己管自己”。
“渤海鋼鐵成立之初也是計劃以搬遷改造、減量置換方式,新建一個500萬噸的新型鋼鐵企業,以達到實質重組。”國豐鋼鐵一位高管向本刊記者透露。
根據渤海鋼鐵集團計劃,一期項目為鐵鋼材年產500萬噸,項目建設期間,12家成員企業均不增加新產能、不上馬大型技改項目,同時制定淘汰落后裝備的時間表。待一期500萬噸產能建成投產后,拆除國豐等成員企業的22座高爐、14座轉爐,總計淘汰煉鐵產能682萬噸/年、煉鋼產能690萬噸/年,企業主體由12家減少到6家。
在渤海鋼鐵500萬噸新建產能達產、集團穩定運營之后,根據產業政策要求,采用集團對所屬企業反向收購、成員企業資產折股等多種方式,繼續進行搬遷改造、減量置換。最終將企業個數由12家減少到1家,使唐山豐南區鋼鐵總產能下降20%,形成一個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產能1000萬噸以上的現代化鋼鐵集團。
“現在,我們成員企業的淘汰落后產能已經都做完了,每個企業都淘汰了200立方米以下的高爐,但是置換的批文拿不到,我們無法進行下一步工作。”上述國豐鋼鐵高管表示,500萬噸基地是豐南區12家民營鋼鐵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后發展的一個平臺,如果不能開工,等于渤海鋼鐵的整合無法推進。
河北省鋼鐵行業一位行業資深人士向本刊記者透露,河北省其實很看重渤海鋼鐵的項目,省領導還為此到工信部進行“公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