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將高端裝備制造明確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之一,這將決定我國能否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型。
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高端裝備制造被明確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之一,這將決定我國能否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型。分析人士認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重點在于重大成套裝備制造技術,主要指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衛星以及數控機床、高速鐵路等高水平的裝備產業。在相關子行業中,龍頭公司將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
高端裝備制造被列為“十二五”重點發展任務
據了解,在國務院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思路的引導下,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草擬的裝備制造業“十二五”規劃已經完成,發展高端裝備制造被列為“重點發展任務”。
何謂“高端裝備制造”,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界定。但總體來說,高端裝備制造應該具備幾個特性,比如高可靠性、高強度、高精密,國內難以生產。概括來說,就是專、精、特、新。海油工程、煤化工、電子集成電路、核電、風電、高端機床等都將成為高端裝備制造突破的重點行業。
高端裝備制造之所以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其目的就是“替代進口”,能夠讓國產高尖端產品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原副院長屈賢明認為,高端裝備制造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其特征為:技術先進、基本成熟,國內已有相當的技術基礎和人才儲備;市場空間大,對裝備制造業和國民經濟能起到支撐作用;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大;處于產業成長初期,成長潛力大;在能源、資源的供給體系方面有足夠的保障。
按照上述描述與特征要求,相關部門紛紛提出了若干領域亟待發展的高端裝備制造行業。比如在新能源發電設備方面,以高效節能、清潔環保、智能化為目標,積極發展新能源發電設備;在智能電網及其設備方面,主要加強特高壓輸配電和智能電網建設,重點發展特高壓輸變電設備、智能電網設備、分布式電網設備、智能配電設備、智能用電設備及巨型儲能設備。此外還包括高速鐵路設備、海洋工程設備、物聯網及其設備以及節能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設備。
工業和信息化部要求,要以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培育大型龍頭企業、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為重點,著力自主創新,加強品牌建設,促進集約發展,積極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加快推進工業強國建設。
期待細則出臺明確方向
分析人士表示,《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目前只有框架性內容,還需要職能部門對其進一步細化。
據了解,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正在編制某些行業的特種項目名錄,其意圖是對重點項目進行扶持,尋求突破。
“此前,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多停留在概念階段,有長期向好的趨勢,但是究竟有多好,哪個公司能受益多少,目前還不能看得很清楚。”深圳南方匯金研究總監石運金分析說,高端裝備制造業企業多為國有大型龍頭企業,將來肯定會受到較多的政策扶持。
東北證券分析師牛春寶也認為,高端裝備制造業范圍很廣,方向相對比較模糊,真正落實到哪些公司,現在還不好明確,必須等待細則出臺。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重大技術裝備處處長楊栓昌曾表示,“十二五”期間裝備制造業的一個戰略是“調整轉型、創新升級”,一個目標則是“推進裝備制造業由大變強”。
對此,國信證券研究員陳健認為,“由大變強”的標志之一是我國飛機制造行業的崛起與提升。國家未來將會大力扶持飛機生產企業,其初衷在于希望我國有更多實力企業能在成套裝備技術、零部件上有更大突破,拉近與空客、波音、霍尼韋爾等公司的距離。比如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飛機空客A380的起飛重量已達到560噸,但我國仍然無力制造起飛重量100噸以上的飛機。
對于衛星產業,隨著我國北斗二代組網的完成,預計2012年后國家將會推出更為具體的北斗衛星應用的扶持和鼓勵政策,而且將會側重地面設備的推廣和衛星應用。
海洋工程領域也是高端裝備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船舶運力、制造量過剩的雙重影響下,中國船舶、廣船國際等都在海工業務上各有突破,而中國重工、中集集團、振華重工等公司也在大型海工設施及配件生產上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今年7月,振華重工已經向國外企業交付了Fortuna號淺水起重鋪管船,這也是我國企業首次向海外船東交付該類鋪管船。一些中上規模的企業如上海佳豪、巨力索具等也同樣在開拓海洋工程的部分業務。
中國石油和石化設備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趙志明表示,“十二五”海洋工程裝備發展規劃已經基本草擬完畢,即將推出。中海油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下一個5年,我國將增加5000萬噸海洋石油產量,2-3個深水油氣田也將建成投產,海洋石油發展將會有更大的空間。
不過,中銀國際研究員許民樂認為,高端裝備制造業可能會涵蓋更多的企業,如從事數控機床、高速鐵路等的公司也都應算在其中。
國信證券研究員余愛斌指出,包括中國一重、二重重裝、上海電氣、東方電氣、沈陽機床、昆明機床等公司也存在新的政策機遇,“下一步,看政府還會推出什么樣的細則,估計那時候對于高端裝備制造業會有更加明確的定義。”
楊栓昌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家將研究制定相關振興政策,建立重大技術裝備跨區域、跨行業、跨部門的協調機制,統籌制定裝備制造業的相關政策,組織并監督實施國產化方案。與此同時,建立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創新獎勵制度,對研制、使用國內自主創新平臺的首臺(套)裝備的企業,給予適當的研發獎勵,鼓勵保險公司開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保險業務。此外,相關部門還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