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一家大型鋼廠負責人輕輕地舒了一口氣。前日晚上,他接到了來自三大礦山新的礦價報價函,第四季度協議礦價整體比上一季度下降了10%-13%。對他來說,這只是略解了長期以來壓迫心頭的郁悶,但對他所在的鋼鐵行業和企業來說,警報仍未解除。
除了唐山某鋼廠,國內大型鋼廠均陸續收到包括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三家公司各自的報價。力拓的價格是離岸價127美元/噸,折合到岸價約為137美元/噸;淡水河谷報價是離岸價135美元/噸,折合到岸價格約為161美元/噸。必和必拓與力拓的價格相差不大。與三大礦山三季度的長協定離岸價147美元/噸相比,四季度礦價下降幅度約在10%左右之間。今年5月至今,中國現貨鐵礦石價格跌多升少,這是三大礦山下調四季度礦價的很重要籌碼。5、6月份,中國現貨鐵礦石價格跌幅高達24%-25%。國家強制性限產,加上四季度鐵礦石價格下降,給國內鋼市帶來短暫的興奮。分析人士認為,無論是限產還是礦價下降,目前仍難以長期支撐鋼企業績。目前判斷行業出現基本面“拐點”,還為時過早,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這樣表示。
1-7月,納入統計的77戶大中型鋼企銷售利潤率已經降至年內最低,僅1.16%。限產可以適當壓縮產能來緩解供需失衡的矛盾,但難以改變目前鋼材社會庫存依然高企的根本格局,“供需失衡無法保證鋼市穩定回升”。此外,在限產的大政策下,今年下半年,我國鐵礦石進口的萎縮將導致鐵礦石價格下滑,成本降低將無法支撐鋼價的長久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