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戰略目標是打造以貿易為基礎、以資源為依托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屬礦產集團,這是一次戰略轉型。”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總裁周中樞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以資源為依托”體現在積極拉伸產業鏈。中國五礦的業務已由原來主營下游的銷售貿易擴展到中游的生產加工,直至上游的勘查開發。尤其是在地質勘查開發方面,近5年在國內外投入勘查資金10億多元,在青海、甘肅、安徽、河南等地探獲多個鐵礦、金礦、銀礦等,建立十幾家項目公司,在境外開展多個勘查項目,資源潛在經濟價值上千億元,逐步形成了具有五礦特色的資源模式,有力推動了中國五礦的戰略轉型。
成立于1950年的中國五礦的傳統“王牌”業務是進出口貿易,貿易額一度占全國進出口貿易額的1/4。目前,中國五礦在世界500強企業中列第331位。近10年來,中國五礦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經濟形勢,謀劃戰略轉型。其中的一個亮點就是進入上游地質勘查領域,進軍資源產業最前端。
為適應經濟形勢發展,中國五礦于2005年成立了礦產資源部,后來發展為五礦勘查開發有限公司,充實了地質勘查開發機構、人才隊伍。通過直接參與地質勘查、兼并重組大型礦業公司,中國五礦的勘查開發板塊迅速成長,形成了有特色的資源獲取模式。
在地質勘查方面,快速推進資源戰略布局,形成了有特色的資源獲取模式。中國五礦主動與地方政府、國土資源部門、地勘單位溝通與合作,在國內重點成礦區帶實施點、線、面結合戰略,創建了整裝勘查和整合勘查的“泥河模式”和“嵩縣模式”,獲得了國土資源部的肯定和業內高度評價。
在兼并重組方面,瞄準我國優勢礦種類企業。中國五礦先后并購重組了江西鎢業集團、南昌硬質合金公司、邯邢局、二十三冶等。尤其在2009年,中國五礦并購重組取得重大進展,重組了魯中冶金礦業集團、長沙礦冶研究院、湖南有色集團。五礦在鎢、銻、鉍、鉛鋅等金屬礦種方面已居于全球同行領先水平。
中國五礦還積極探索“走出去”。在境外,成功收購了澳大利亞第三大礦業公司OZ大部分資產,在牙買加、秘魯、澳大利亞、南非等國家開展鋁土礦、銅礦、鉻礦、鐵礦等勘查項目,也取得了積極進展。
地質勘查開發業務板塊填補了中國五礦在這方面的空白,發展成為重要戰略板塊和核心業務,有力推動了中國五礦整體戰略轉型。目前,中國五礦在青海、甘肅、安徽、河南等地,探獲2個大型鐵礦、1個大型金礦、1個大型銀礦、2個大型焦煤礦田、多個鎢礦和鉛鋅礦等,還在國內重要成礦區帶擁有多處有潛力的靶區。中國五礦已擁有一支涵蓋地質、采礦、選礦等專業團隊,擁有一批優秀技術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