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盛夏來臨,近期,又有多地發布高溫預警信號,持續走高的用電負荷無疑給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帶來挑戰。《證券日報》記者從多家中央企業獲悉,作為電力保障的主力軍,能源央企正全力以赴戰高溫、保供電,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障工作。
“火”力全開
電力穩定供應是迎峰度夏能源保供的重中之重。從當前我國的電力供應結構看,煤炭無疑扮演著“壓艙石”的角色。
記者從國家能源集團獲悉,為做好迎峰度夏時期能源保供煤炭供應,入夏以來,國家能源集團自產煤單位全力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合理安排采掘(剝離)接續,優化生產作業組織,確保自產煤保持月均5000萬噸峰值水平。6月1日至7月18日,集團煤炭銷量10119.4萬噸,自產煤產量9978.1萬噸,同比增長0.4%;一體化出區調運量日均95.1萬噸,同比增加0.4%,疆煤出區量302.9萬噸,同比增加58.3%。
記者另從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華電”)獲悉,為確保燃料供應充足,中國華電持續加強電煤庫存管理,穩定天然氣、煤炭長協供應渠道,做好產業協同,有序釋放煤礦產能,發揮自產煤兜底作用。今年以來截至7月22日,中國華電煤炭板塊完成煤炭產量3504.81萬噸,同比增長17.77%;完成煤炭保供2409.32萬噸,其中4月份至7月份迎峰度夏保供煤炭1283.81萬噸。
在煤電供應中,長協煤是滿足發電的保障性用煤。中國電力聯合會稱,今年以來,發電企業嚴格履約電煤中長期合同,積極拓展燃煤采購渠道,做好電煤庫存管控工作,電廠庫存和可用天數始終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創近年來歷史高值。截至7月4日,納入中國電力聯合會燃料統計的燃煤電廠煤炭庫存超過1.2億噸,較去年同期增加228.5萬噸,庫存可用天數27.1天,較上年同期增加3.3天。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煤”)營銷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李迎平表示:“中國中煤堅決執行電煤價格政策,度夏期間煤炭生產每天保持60萬噸以上,月均產量不低于2000萬噸,全力保障迎峰度夏用煤安全?!?/p>
“總體來看,全國煤電企業在電煤中長期合同和高庫存支撐下,保供整體有保障,但電力和電煤供需中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給迎峰度夏期間的電煤保供帶來一些不確定性,各方仍需高度重視?!敝袊娏β摵蠒巹澃l展部副主任盧國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綜合煤炭供需運等多方信息判斷,預計后期煤炭供需呈現大體平衡態勢,局部性、時段性因素對市場走勢的影響將會增強。
“風光”無限
隨著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的不斷擴大,當前,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在能源保供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0.7億千瓦,同比增長14.1%。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7.1億千瓦,同比增長51.6%;風電裝機容量約4.7億千瓦,同比增長19.9%。
作為甘肅最大的電力生產企業,記者從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中國華能”)甘肅公司獲悉,在華能慶陽600萬千瓦新能源示范項目施工現場,15臺主吊同時作業,以搶抓低風速吊裝窗口期,確保吊裝作業順利進行。據悉,華能慶陽風光綜合新能源示范項目規劃總裝機600萬千瓦,其中風電450萬千瓦、光伏150萬千瓦,配套建設的儲能按風光同場設計,共12個區塊分批次建設,計劃2025年6月份全面建成投產。目前,項目已建成投產100萬千瓦容量,在建500萬千瓦容量。
據悉,今年6月1日至7月16日,中國華能風電發電量同比增長12.3%、光伏發電量同比增長49.7%。
記者從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投集團”)獲悉,國投集團雅礱江公司已投產綠色清潔能源裝機約210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000億千瓦時。
國投集團雅礱江公司副總工程師聶強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稱:“入夏以來,在雅礱江兩河口、錦屏、官地等7座大型水電站和柯拉一期光伏、臘巴山風電等新能源發電項目,國投集團雅礱江公司嚴格實施檢修窗口期管理,合理安排機組運行方式,密切監視機組運行工況。特別是在高峰大負荷運行期間,針對重點設備、重點部位,開展高頻次、全覆蓋巡檢,確保梯級水電站和新能源發電場站設備安全可靠運行。截至7月22日,雅礱江梯級聯合運行蓄能216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41億千瓦時,能夠為用電負荷地區提供堅強電力保障?!?/p>
除了確保能源供應“口糧”外,全力保障電力生產安全可靠同樣至關重要。中國華能甘肅新能源公司安北風電場站長解新華告訴記者:“我們積極研判設備季節性缺陷,針對高溫天氣做好事故預想,及時進行濾網更換、清洗,進行冷卻系統維護,全力控制設備超溫故障頻率。同時密切跟蹤風功率預測情況,動態優化檢修安排,全力以赴保障迎峰度夏期間綠色電能可靠供應?!?/p>
當前正處于防洪度汛、工程建設高峰、用電負荷快速增長“三期疊加”的關鍵時期,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集團”)表示,機組將處于大負荷、長周期運行狀態,運維任務重,安全管理壓力大。為此,三峽集團從頂層設計嚴抓責任落實,加強安全機構、制度、標準建設,根據不同業務特點,實行安全分類監管,持續開展大壩安全提升專項行動,重點緊抓重大在建項目安全生產,強化生產和應急管理,筑牢安全基石,全力迎峰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