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尼電子1月30日晚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3年虧損3.2億元至3.6億元,主要原因系半導體業務存貨將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合計約3.67億元;光伏、半導體、消費電子業務毛利下滑;光伏、新能源等業務研發費用增加;利息支出增加、匯兌損失導致財務費用增長。
業績預告表示,前述“半導體業務存貨”包含《東尼電子關于重大合同進展的補充公告》中“五、風險提示”提到的庫存商品。
記者查詢相關公告發現,庫存產品均為6英寸碳化硅襯底。東尼電子在該公告中表示,2023年度,東尼半導體向下游客戶T供應碳化硅襯底發貨與驗收相差65995片,截至2023年底,尚有庫存商品31283片,該部分庫存商品仍可按照6英寸碳化硅襯底(P級)、6英寸碳化硅襯底(D級)銷售。以公告時的銷售價格減去生產成本計算,預計損失合計16634.57萬元。
除了碳化硅產品銷售未及預期外,記者了解到,公司投入較大的光伏新材料方向鎢絲金剛線也尚處于工藝提升期。兩項新材料雖未來產業空間廣闊,但開發周期較長,為公司業績帶來壓力。從東尼電子布局的其他材料方向看,醫療線束、動力電池極耳、無線充電隔磁材料等三種新材料已進入行業頭部客戶供應鏈,實現盈利。
碳化硅前景廣闊 國內企業處于追趕期
記者了解到,碳化硅襯底為東尼電子近年重點布局的半導體材料方向。
得益于新能源汽車、電力電子、5G等應用快速增長,碳化硅功率器件以其出色的電氣性能,能夠有效滿足電力電子系統對高效率、輕量化的要求,在新能源汽車、光伏發電、軌道交通、智能電網等領域具有明顯優勢。中金研究測算,到2027年,全球碳化硅襯底市場空間為250億元,5年CAGR(年復合增長率)為43%。
在前述幾項應用領域中,新能源汽車行業800V高壓充電平臺的應用有望成為拉動碳化硅行業增長的重要引擎。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為了滿足車主續航和充電兩方面需求,800V及以上高壓充電平臺正成為車企紛紛布局的方向。高壓充電平臺最重要的部件升級為電驅系統,其中又以使用碳化硅材料為要點。未來,以碳化硅為核心的800V強電系統,將在主逆變器、電機驅動系統、DC-DC、車載充電器(OBC)以及非車載充電樁等領域迎來規模化發展。
雖然前景廣闊,但由于碳化硅襯底制備工藝難度大,目前行業總體生產良率不高,行業尚處在向大尺寸(8英寸)、高良率工藝迭代中。
碳化硅襯底目前成本高昂,對產品的推廣形成一定阻力。而且目前碳化硅生產良率普遍不高,優質產能仍有缺口。要解決成本高昂問題,就需要擴大產品尺寸、提升產品面積的有效利用率;但產品尺寸放大后,碳化硅晶體生長的難度會成倍增加,襯底切割應力、翹曲的問題也更為棘手。當前,海外龍頭在碳化硅襯底市場占據主要地位,國內廠商在量產時間、大尺寸產品供應情況方面仍有提升空間,任重道遠。
在碳化硅業務上,東尼電子此前公告稱,已與T客戶簽訂補充協議,將在2024年按照市場價向T客戶供應6英寸碳化硅襯底,具體以雙方另行簽訂的采購訂單為準。2024年,東尼電子還將繼續送樣8英寸碳化硅襯底產品。
鎢絲金剛線仍處研發階段 三項新材料已貢獻利潤
除碳化硅外,東尼電子近年還布局光伏新材料鎢絲金剛線。據公開資料,金剛線可用于硅棒的截斷、開方以及硅片的切割,是光伏生產中的重要耗材。目前,金剛線不斷朝著細線化方向發展,因為更細的線徑意味著更小的切割損耗,可大幅提高客戶端出片率,節約切割成本,符合光伏薄片化、降成本的發展趨勢。不過,傳統碳鋼絲金剛線在線徑降低后強度不足,引發頻繁斷線、切割質量差等問題。鎢絲金剛線憑借同等線徑下更高的強度,正成為硅片切割的新型材料選擇。
當前,東尼電子、美暢股份、岱勒新材等主要金剛線廠商,均在致力于更細線徑鎢絲金剛線的研發。目前,鎢絲母線供不應求,公司正在試水自研細鎢絲。
此外,東尼電子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FPC(柔性線路板)業務的直接客戶主要為寧德時代等電池廠商,其中與賽力斯相關的定點項目需要賽力斯與華為審核,正在積極推進中。
除上述正在產業化過程中的產品外,東尼電子近年布局的新材料中,目前已有另外三項新產品實現盈利。其中,醫用線束產品的主要客戶為邁瑞醫療,并已進入韓國三星、西門子等公司供應鏈。動力電池極耳產品在2023年已實現大規模量產,進入比亞迪等供應鏈。無線充電隔磁材料已為國際大客戶多項具有無線充電功能的電子產品供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