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培育鉆石這個賽道意想不到地火了。
培育鉆石,指通過人工合成制造出來的,在外觀、化學成分和晶體結構等方面與天然鉆石相同的晶體。
根據終端應用領域的不同,培育鉆石多主要應用于消費領域,而廣泛應用于工業領域的則被稱為工業金剛石,二者皆屬于人造金剛石范疇。
數據顯示,中國人造金剛石年產能占全球的50%以上,而中國人造金剛石90%以上的產能,在河南。
第四屆進博會上參展的16.42克拉培育鉆石 圖/中新圖片
據《河南日報》報道,河南柘城縣年產鉆石單晶15億克拉,鉆石微粉47億克拉,每年微粉的產量和出口量,分別占到中國市場份額的70%和50%。
此外,2021年全球培育鉆石產量900萬克拉,僅柘城一縣就生產了400萬克拉,堪稱“人造鉆石之都”。
這座河南內陸小縣城,不僅完成可觀的鉆石產量,還在一年之內,誕生了兩家鉆石行業的上市公司。
2022年7月,柘城惠豐鉆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主板掛牌上市。這是繼2021年9月河南力量鉆石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后,柘城一年內誕生的第二家鉆石行業上市公司。
突然降臨的機遇
培育鉆石讓柘城這個鮮為人知的縣城被廣泛關注。究其原因,離不開產業的機遇。
浙商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由于全球95%鉆石加工在印度完成,所以印度培育鉆石裸鉆出口端的市場滲透率(指實際銷售量占市場潛在銷售量的百分比 ),可較好反映全球市場下游消費端的景氣度。
2022年1~6月,印度培育鉆石進/出口同比分別增長72%和81%。同時今年上半年印度培育鉆石累計進口額達8.7億美元,同比增長72%。
再往前追溯,2018年~2021年,全球培育鉆石產量從144萬克拉增長到900萬克拉,實現了連續三年雙位數的增長。
銷量上,培育鉆石 2018年之前在全球鉆石銷售額中的占比不到1%,2021年漲到了5%左右。
發展多年的培育鉆石行業,實際上到達了一個行業的“臨界點”。締凡鉆石公司副總經理楊帆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國際鉆石市場下游回暖,主要由于歐美和印度市場放松了疫情管控,積累的婚慶需求得到集中釋放,加上美國持續刺激消費,使得鉆石下游消費增長幅度較大。
但天然鉆石供應的價格,卻在上漲。
“疫情以來,歐美經濟實際上在衰退,民眾的購買力同樣處于下行區間。培育鉆石因此成為天然鉆石消費的替代品。”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麟牧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特別是2022年以來,受到國際局勢的影響,印度天然鉆石毛坯進口量大幅下降。在天然鉆石供給持續承壓的背景下,培育鉆石市場滲透率開始逐步上升。
另一方面,培育鉆石也在不斷獲得行業認可。
據了解,培育鉆石不同于仿鉆。仿鉆產品主要包括鋯石(立方氧化鋯)和莫桑鉆(碳化硅)等,外觀與鉆石相似,但屬性區別較大。
而培育鉆石各項屬性與天然鉆石幾乎完全一致。從化學成分看,培育鉆石與天然鉆石均為純碳結晶體。同時,培育鉆石與天然鉆石在折射率、相對密度、硬度和透光性等多項核心物理屬性一致。
2018年7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將培育鉆石列入鉆石大類。此后,創立了鉆石鑒定4C標準的美國珠寶學院(GIA),鑒定培育鉆石采用了天然鉆石的分級語言;比利時鉆石高階層會議(HRD)對培育鉆石也使用了天然鉆石的分級語言。
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降低,被認為是培育鉆石產業發展更關鍵的因素。
培育鉆石業內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現在一克拉培育鉆石的制造成本大概在3000多元,但在2018年之前,成本要高出數倍。
“國內培育鉆石品牌主要是采用高溫高壓法,中國幾乎壟斷全球這項技術的生產。”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柘城何以脫穎而出
具體到柘城,之所以能緊抓產業風口,與當地培育鉆石的產業基礎息息相關。
“當地模具和超硬材料產業本來就很發達,但多應用于工業,普通民眾對此關注度不高,用于珠寶的培育鉆石火爆之后,大家才關注到柘城。”胡麟牧說。
值得注意的是,柘城還制定了世界上首個培育鉆石產品標準。
事實上,柘城有著“國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的美譽,現有超硬材料及相關配套企業100余家。主要應用于工業的人造金剛石產業及其擴展而來的超硬材料產業,正是柘城發展珠寶級培育鉆石產業的底氣。
早在1960年,原國家第一機械工業部就設立了121號研究課題,河南鄭州三磨所接受了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研究人造金剛石。1963年,鄭州三磨所的王光祖,帶領他的研究團隊成功制造出了中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
當時,鄭州三磨所還制造出生產人造金剛石的第一臺國產兩面頂壓機。次年,鄭州三磨所制造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六面頂壓機,生產效率上高出兩面頂壓機10倍,而且在耗材上也更加節省成本。
在鄭州三磨所帶動下,河南涌現出黃河旋風、中兵紅箭、國機精工等一批知名的金剛石生產企業。
在胡牧麟看來,鄭州三磨所對河南整個區域的培育鉆石產業發展帶來了深遠影響,與鄭州相距200多公里柘城也是受益者。
“某種意義上,三磨所實際上和當地產業共享了科研成果,因為人才通過跳槽等方式外溢,帶來技術外溢,最終的結果是當地形成了相應的產業集群。”他說。
比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掌握金剛石制造技術的工程師馮金章創立邵園金剛石廠,培育了一批金剛石加工的技術人員,其中就包括柘城企業力量鉆石創始人邵增明之父邵大勇等人。
除此之外,柘城培育鉆石的發展,與當地的頂層規劃密不可分。
早在2009年,柘城就開始興建金剛石產業園,一直到今年1月,柘城金剛石產業園二期開工,柘城的金剛石產業園還在擴建中。
相關數據顯示,河南近八成培育鉆石相關企業成立于2015年及以后。此后,當地政府一直在力圖針對金剛石上下游產業鏈企業進行招商引資。
比如2018年,柘城相關領導帶隊赴安徽亳州考察。2019年7月,相關領導再次會見亳州隆興金剛石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彼時雙方已經達成投資意向。
而作為高度依靠技術的行業,與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必不可少。
根據柘城官方信息,柘城與河南省內的鄭州大學、河南工業大學,省外的中南大學、吉林大學,以及鄭州三磨所等幾十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
而近年來被業界廣為推崇的產業基金,在柘城產業發展中也發揮了作用。
2017年11月,當地國資控制的商丘發投集團、柘城發投集團與鄭州華晶金剛石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簽署《關于共同設立商丘新材料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框架協議》,協議設立了商丘新材料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管理基金規模達50億元,首期規模不低于15億元。
據了解,該基金投資的主要區域為柘城縣,主要用于對柘城新材料企業進行產業升級、智能化改造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提供金融支持。
柘城珠寶級培育鉆石產業,也就此搭上工業金剛石產業發展的順風車,在行業內脫穎而出。
未來——潛力與壓力同行
有業內專家預測,未來幾年,在人造金剛石行業,不論是用于珠寶的培育鉆石,還是工業金剛石,前景都較為樂觀。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今年柘城當地大顆粒培育鉆石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狀態。
浙商證券預計,至2025年,全球培育鉆石銷售額滲透率達16%,美國作為主要消費國滲透率將達23%,2022~2025年培育鉆石的復合增速將達到35%。咨詢公司貝恩也預計,2025年中國培育鉆石滲透率將達到13.8%。
此外,國際知名珠寶商對培育鉆石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卡地亞(Cartier)、梵克雅寶(VanCleef&Arpels)等珠寶品牌所屬的歷峰集團(Richemont)就承諾,到2025年將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將達到100%。
但柘城的人造金剛石產業并非沒有隱憂。
從價格方面來看,近兩年培育鉆石的零售價和批發價處于快速下降區間。2016年,培育鉆石的零售價還是天然鉆石的80%,到2018年,培育鉆石的零售價僅為天然鉆石的一半,而批發價更是低至天然鉆石的20%。
根據Rapaport報價體系觀測鉆石報價,2021年上半年,培育鉆石價格是同等規格天然鉆石價格的15%左右,但到2021年下半年,該價格已下跌到12%左右,到今年已經下跌至10%左右。
此外,有分析認為,目前河南的人造金剛石產業,依舊存在產品精細化程度不夠以及中低產品產能過剩的問題。
“隨著中國產業升級的進程,超硬材料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工業金剛石有著更為廣闊的應用領域。”胡牧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工業金剛石有望切入新一代半導體材料領域,這也是其受到資本熱捧的重要原因。
在人造金剛石領域,目前有化學氣相沉積法和高溫高壓法兩種技術路線,前者有進步空間,但后者目前看不到上升空間。行業內甚至有聲音認為,高溫高壓法幾年內可能會被化學氣相沉積法取代。
而不論是柘城,還是整個河南,大部分采用的是高溫高壓法。這被認為是未來柘城乃至整個河南人造金剛石產業亟需直面的問題。
不過,近期河南省出臺的《2022年補短板“982”工程實施方案》中,涉及到培育鉆石的生產項目有6個。而《河南省加快材料產業優勢再造換道領跑行動計劃(2022~2025年)》也提出,加速納米聚晶金剛石、功能金剛石等制備技術攻關,擴大在珠寶首飾、電子信息、污水處理、生物醫藥及器械等領域應用。
“河南的人造金剛石產業,未來會更加依賴技術進步。”胡麟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