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藍思科技又一新能源汽車相關項目簽約落地上海臨港。新項目全稱為藍思智能新能源汽車組件與電子信息綜合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將補強臨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在汽車電子方面的相對短板,亦將進一步打開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增長空間。
資料顯示,上海臨港為特斯拉、上汽等著名整車企業核心工廠所在地,同時有寧德時代、延鋒、華光、李斯特、麥格納、東山精密、均勝等近百家鏈內企業密集入駐,是我國最為知名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中心之一。
數據顯示,2020年臨港規模以上新能源汽車企業產值已達758億元,同比增141.6%;同時,當地預計2021年臨港新能源汽車產值規模將突破1500億元,再次實現倍增,并形成千億規模級別的前沿產業集群。
此次藍思科技的新簽約項目,是臨港區首個以汽車電子為主要發展方向的重大項目。業內人士指出,伴隨車載設備的不斷升級和智能駕駛技術的持續發展,全方位、智能化的人車交互系統逐漸成為整車品牌競爭的焦點之一,汽車電子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此次細分行業龍頭藍思科技的入駐,將進一步完善地區產業生態、增加產業鏈穩定性,并帶來在汽車電子、智能駕駛等領域創新研發的新動力,是臨港邁向 “國際汽車城”戰略遠景的又一“大步”。
公開資料顯示,藍思科技作為我國消費電子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早在2015年就前瞻性的開展了汽車電子領域的相關布局。經數年持續創新,藍思科技圍繞智能駕駛艙不斷研發拓展產品類別,現已在車載電子玻璃及組件、車載中控屏(結構與功能零部件及組裝)、儀表盤組件、B 柱組件、車載裝飾件、大尺寸新型汽車玻璃(如側窗玻璃、擋風玻璃、天幕等)、反光鏡、后鏡等一系列產品上具備了批量供貨能力。
業內人士指出,藍思科技在玻璃、藍寶石等材料的加工應用上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生產經驗;進入汽車電子行業具有天然的技術優勢。而在近年,伴隨汽車智能化的加速,汽車電子產品逐漸向消費電子產品靠攏,藍思科技在多層電子玻璃制造、超薄精密加工等核心工藝上的領先優勢進一步凸顯,競爭優勢不斷強化。
近幾年,憑借領先的技術實力和生產工藝,藍思科技不斷積累用戶口碑、持續擴大市場份額,相關業務收入維持高速增長。目前藍思科技已與特斯拉、寶馬、奔馳、大眾、理想、蔚來等二十多家國內外知名優秀品牌達成長期深度合作,市場占有率穩居細分行業領先地位。
業內人士認為,藍思科技此次簽約入駐臨港新區,將能夠獲益于產業集群的協同效應,有利于公司后續的精準研發,并完善公司提供一站式汽車電子解決方案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公司在汽車電子細分領域的綜合競爭力。
此外,入駐產業集群將使藍思科技與重點客戶、鏈內企業在信息溝通、技術引進、聯合研發等諸多方面帶來便利,亦將有利于藍思科技在AR-HUD等前沿技術領域的研發突破,從而把握新能源汽車和智能駕駛技術持發展帶來的新市場機會,為公司相關業務的增長持續注入新動力。
據市場研究機構Omida統計,2020年車載顯示屏出貨量已達1.27億片,并預測將行業體量將持續增長,并在2030年達到2.38億片的規模。業內人士指出,藍思科技作為車載中控等產品方面的龍頭企業,將顯著受益于行業的長期增長趨勢,且伴隨車載顯示設備向大屏化、多屏化方向的發展,進一步擴大相關業務的收入水平和盈利能力。同時,藍思科技現已成功切入千億級別的車身玻璃賽道;伴隨新項目的達產與新能源汽車對車身玻璃輕薄化、電子化要求的提升;藍思科技有望憑借技術優勢不斷搶占該子行業的市場份額,實現公司增長的再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