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背景下,新能源“賽道”熱氣騰騰。近日,泰州新能源產業園區(九龍鎮)召開“太陽城”示范園區(鎮)創建動員大會,啟動村(社區)、衛生院、敬老院、學校、道路、河道(游園)、廣場、工廠、街區九類場所示范創建,力爭到2022年底建成全國首個光伏全產業鏈示范園區,到2023年成為“國內一流、全省領先”的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利用樣板。
“海陵區‘太陽城’建設如火如荼之際,召開這個創建動員大會,主要目的是進一步堅定信心、敢闖敢試,在‘太陽城’光伏推廣試點上收獲‘海陵經驗’,在全國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上蹚出‘海陵模式’。”海陵區區長劉劍波說。
國務院發布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站在“雙碳”時代風口,全國各地高度關注光伏產業發展。據專業人士保守估計,目前國內發展光伏產業的開發園區近50個。
在這樣高競爭度的“賽跑”中,泰州新能源產業園區如何脫穎而出?
首當其沖,先要做好產業集聚發展。
“新能源產業園區已深耕光伏行業11年,是‘國家火炬計劃泰州新能源光伏及儲能產業基地’‘國家科技興貿新能源創新基地’,并已推動‘新能源產業跨境合作平臺’落地。”海陵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九龍鎮黨委書記王健軍告訴記者,特別是去年以來,以園區改革為突破口,光伏產業項目簽約、落戶、開工、竣工迎來新高潮,產業鏈完備率已達95%以上,“接下來,我們的重點是高水平補鏈、高標準強鏈、高品質延鏈,加快提升產業完備度、競爭力和附加值。”
根據計劃,園區將通過裝備“換芯”、生產“換線”等手段,加快推動企業從“制造”向“智造”轉型,從簡單的“機器換人”向智能化車間升級。爭取到2022年底,招引優質光伏項目10家,培育“領頭雁”型骨干企業10家、重點成長型企業20家,有6家企業進入海陵區20強。
如果說打造“太陽城”是“一出好戲”,那么光伏應用推廣,就是這出好戲的“壓軸戲”。國家能源局正推進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對建筑屋頂安裝光伏發電比例提出了明確要求。
“我們將積極推進‘光伏+’融合發展模式,大規模實施園區分布式屋頂光伏發電項目。”王健軍舉例,比如將推廣“光伏+公共設施”,做到應用盡用;推廣“光伏+工商業屋頂”,幫助工商業節能減排,打造零碳工廠;推廣“光伏+農業”,探索大棚加裝太陽能的新型種植方式;推廣“光伏+家庭”,引導光伏太陽能進入尋常百姓家,讓廣大市民享受生活便利同時獲得可觀回報。
為此,11月26日,園區專門成立“太陽城”示范園區(鎮)創建項目組,出臺了《新能源產業園區屋頂光伏發電開發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推出了一攬子“硬錚錚”的支持舉措。園區還與興業銀行合作,由該行量身定制綠色金融項目“光伏貸”,為園區戶用光伏大面積推廣提供支持。
在此基礎上,園區強調要進行“品質示范”,包括打造“太陽城”核心品牌,爭取“碳登記江蘇中心”落地,建設網上智慧能源管理平臺,組建光伏產業戰略聯盟,常態化開展各類專業論壇,打造文創光伏特色小鎮等。
“我們將在海陵‘太陽城’建設中扛起擔當、走在前列,努力把新能源產業園區建成光伏產業示范園區、應用示范園區和品質示范園區,把九龍鎮建成示范鄉鎮。讓大家提到海陵就想到‘太陽城’、提到‘太陽城’就想到九龍鎮,重振泰州主城西大門產業雄風。”王健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