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為期兩天的2019全國機械工業經濟形勢報告會在廣東省深圳市拉開帷幕。本屆報告會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下簡稱中機聯)主辦,訊通展覽公司、中國機經網承辦,機械工業信息中心、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橙色云科技有限公司協辦。會議深入解讀了宏觀經濟形勢和產業發展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商務部、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中機聯領導及權威專家做了報告,各機械工業企業、專業協會、地方行業協會、行業研究院所的主要負責人出席了此次盛會。
當前,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處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機械工業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按照黨和國家的總體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在嚴峻的挑戰中承壓前行。2018年,經過全行業努力,機械工業增加值和主營業務收入均實現了6%以上的增速,行業轉型升級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今年以來,在世界經濟低迷、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背景下,機械行業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1-9月機械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為4.1%,低于同期全國工業及制造業增速;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5.9萬億元,同比增長1.9%,低于全國工業增速;累計實現利潤總額9539.41億元,同比下降4.02%,降幅大于全國工業增速。重點監測的120種主要產品中,產量同比增長的有43種,不足四成;實現機械工業進出口總額5732.21億美元,同比下降3.68%。其中:進口2328.88億美元,同比下降9.7%;出口3403.33億美元,同比增長0.92%,實現貿易順差1074.45億美元。
中機聯會長王瑞祥分析指出,整體看,機械行業經濟運行勢頭尚屬平穩,但主要分行業分化明顯,特別是機床、汽車行業利潤增長分別為-17.18%和-16.27%。同時,市場需求疲軟、訂貨不足、成本上升、效益下滑、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減弱等,仍是困擾行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在機遇與挑戰面前,機械行業首要的任務是要注重練好內功。要瞄準高標準、高質量,眼睛向內,久久為功,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努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在風浪挑戰中站穩,實現健康發展。
中機聯執行副會長陳斌對2019年前三季度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形勢進行分析后指出,年初開局增加值增速波動較大,出現了上升、下滑、再回穩的狀況。三季度以來,隨著推動深挖國內市場潛力、拓展擴大最終消費、穩定制造業投資、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等政策措施的實施,以及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實落細,機械工業經濟運行環境有所改善。2019年機械工業全行業經濟運行困難和壓力雖然較大,但利好因素依然存在。初步預計全年經濟運行總體將比較平穩,工業增加值力爭達到5.5%左右,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及出口貿易保持適度增長。展望2020年,機械工業運行環境利好因素依然存在,宏觀政策取向仍然是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初步預期2020年工業增加值增速與2019年實際完成基本持平(大約在5.5%左右),營業收入及利潤保持低速增長。
大會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巡視員苗長興做了題為“國家推動做強企業的政策路徑”的報告;商務部國際貿易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對“盛世考驗——攪動全球的中美大國之爭”進行了分析;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闡釋了“中美關系變局與中國經濟形勢”;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高輝清對“新時代我國宏觀經濟與政策”進行了解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研究員王洋以“金融改革助力機械工業高質量發展”為題做了精彩演講,各位專家的深入分析與詳盡解讀受到了與會代表的一致好評。
為期兩天的報告會分別由中機聯執行副會長宋曉剛,機械工業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國機經網總經理沈波主持。
會前,全體與會代表參觀了“2019大灣區工業博覽會”,領略了海內外知名企業帶來的物聯網、工業4.0、智慧工廠、工業大數據示范等一批智能制造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理念、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