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盡管三桶油全力保供應,但由于供暖季需求旺盛,天然氣短缺的問題仍在蔓延,除了京津冀等華北地區,南方等多省也開始出現供應不足的問題。
受此影響,不少下游用氣企業由于限氣而不得不停產。
卓創資訊分析師國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為提高天然氣保供能力,未來應積極加快儲氣調峰設施建設,特別是戰略儲氣庫的建設應盡快提上日程。各主要天然氣消費地區,特別是季節峰谷差較大的北方供暖地區,應盡快完善天然氣儲備站建設。
天然氣短缺蔓延至南方多省
為了保證華北地區供暖季的天然氣供應,除了河北、河南、山西和陜西等地天然氣供應緊張,南方多省也出現了供應困難的問題。
貴州能源局官網發布消息稱,隨著天然氣需求快增,全國日用氣量缺口達4000萬立方米,中石油已經對部分省區采取限氣措施。
中石化西南石油局預計,再遇持續低溫,僅川渝地區今冬明春最大供應缺口就可能達到2000萬立方米/日。西南石油局已經采取多種措施保供,包括對該公司控股的部分企業減、停供氣,調整出每日1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以保證市場供應。
同時,中石油發布通知稱,從12月10日起,川渝地區所有化肥化工全部停車,以保華北用氣,包括氣頭尿素、氣頭甲醇。截至目前,中石化尚未完全停止供氣,但是也已大幅度限氣。
為最大限度化解因多種因素影響造成的天然氣供需失衡,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公司已緊急啟動應急預案,多措并舉增產增供,嚴格壓減石油系統工業用氣,有序壓減直供工業用戶,協調配合有關地區和下游用戶落實保民生用氣。
除了川渝地區,南方其它地區也由于天然氣供應不足開始限氣。
12月7日,湖北省政府就召開全省迎峰度冬能源保障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同日武漢近300家工商業用氣戶被停供。
此外,湖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12月11日印發的《關于發布湖南省天然氣迎峰度冬黃色預警(III級)的緊急通知》稱,進入冬季以來,受上游資源供應不足和天然氣新增需求大幅增長等多種因素影響,天然氣供應出現全國性緊張局面,并由北方波及到湖南省。
業內認為,受大氣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和北方清潔供暖等因素影響,京津冀等地天然氣需求集中釋放,導致天然氣供不應求。
下游企業限氣停產
需要一提的是,為了保證供暖地區的天然氣供應,下游企業陷入無氣可用的困境。
12月12日晚間,云天化發布公告稱,由于冬季居民天然氣使用量大幅增加,供氣單位為保證居民用氣需求,暫停西南地區主要用氣企業的天然氣供應,導致公司全資子公司云南水富云天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富云天化”)天然氣為主要原料的合成氨、尿素產品生產裝置暫時停產。
公告顯示,此次停產的裝置包括年產50萬噸合成氨裝置和年產80萬噸尿素裝置。停產已于12月11日起執行,預計12月31日前不能恢復生產。水富云天化其它非以天然氣為原料的聚甲醛、甲醇裝置將保持正常生產。
中宇資訊分析師湯菲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進入四季度環保常態化愈演愈烈,限量、減產、限氣明顯等超出市場預期,更甚為保民用供暖,西南氣頭除美豐外全線停車,開工率降至歷年新低。
與此同時,《證券日報》記者還獲悉,鑒于黃岡市已啟動應急預案并全面停供非居民用氣,其湖北黃岡液化天然氣工廠于12月13日暫停銷售,并將根據上游來氣情況,依次對城區非居民用戶采取臨時關停措施。關停順序依次為工業用戶、商業戶、居民采暖戶、學校部隊等。
據了解,自11月中旬以來,為保證北方地區民用供暖需求,中石油不斷加大限氣力度,湖北黃岡液廠自開工以來均維持低量運行,其開工率維持為35%-40%之間,日出槽車在50車-70車不等,其貨源可運送至兩湖、河南、安徽、江西及山東南部地區。尤其是在北方地區LNG價格紛紛突破8000元/噸時,其較低的自提價格深受下游用戶偏愛,承擔著華中大部分地區的供應大任。
金聯創分析師吳云云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次黃岡液化天然氣工廠限氣停售,無疑給本就短缺的市場雪上加霜,使華中地區市場內流通氣量大幅減少,當地下游工廠除停產外就只能往西北、華北甚至更遠的華南地區尋找氣源。屆時,下游接貨價格或將進一步走高。
她還指出,黃岡液廠對后期何時恢復生產尚無明確時間通知,而隨著氣溫進一步降低,供暖需求進一步增加。在“氣荒”繼續發酵下,北方LNG價格持續上漲,截至目前華北地區LNG出廠價格又一次突破8000元/噸的關口,有直逼9000元/噸的趨勢。短期來看,市場內成交仍將以高位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