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繼美國、加拿大之后,中國于2014年成為全球第三個實現頁巖氣商業性開發的國家。不過去年以來,康菲石油、殼牌等國際能源巨頭先后退出中國頁巖氣的勘探開發合作,讓中國頁巖氣勘探開采蒙上了...
繼美國、加拿大之后,中國于2014年成為全球第三個實現頁巖氣商業性開發的國家。不過去年以來,康菲石油、殼牌等國際能源巨頭先后退出中國頁巖氣的勘探開發合作,讓中國頁巖氣勘探開采蒙上了一層陰影。11月9日,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凡榮一行到涪陵頁巖氣田調研。李凡榮表示要加快建設百億立方米涪陵頁巖氣田,為開創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新局面做出更大貢獻。釋放開發頁巖氣積極信號。
今年4月國土資源部發布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頁巖氣產量44.7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58.5%,產量增速十分可觀。但即使是在這樣高速增長的情況下,中國頁巖氣產量仍然沒有達到中國政府之前在《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中所提出的65億立方米的年產量目標。
多重因素致頁巖氣開發未達預期
中國許多城市的霧霾每天都在提醒政府的決策者,中國急需更多天然氣替代煤炭,或許這也是發展中國頁巖氣的最大動力。不過頁巖氣發展依然未達預期。
《環境與發展經濟學》(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國際學術期刊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秦萍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主要是因為近兩年國際油價持續下跌,油氣勘探開發的利潤空間不斷壓縮,再加上頁巖氣產業的投入成本比常規油氣要高出很多,種種因素疊加使得中國頁巖氣產業剛剛起步就舉步維艱。一方面無利或少利可圖,一方面又承載著提供安全、相對清潔的能源替代品的重任,發展還是不發展?中國頁巖氣產業的確面臨著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
在秦萍看來,中國頁巖氣資源開發遇到的根本挑戰,總結下來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財稅政策和區塊政策不穩定,未來不確定性較大,影響企業投資的積極性。財稅政策方面,頁巖氣生產補貼逐年減少。“十三五”期間下調頁巖氣補貼,2016~2018年的補貼標準為0.3元/立方米,2019~2020年補貼標準為0.2元/立方米,五年內下降50%。區塊政策方面,我國油氣行業上游資源勘探開發權長期被三大國有石油企業壟斷,這三大企業擁有超過95%的探礦權。地方國企和民營企業參與招標的得到的區塊資源并不富集,加上勘探、開采成本較大,進展十分緩慢。
其次,現有管網、儲運設施建設滯后,市場發展受約束。我國的輸氣管網建設水平與消費水平并不相匹配,支線和管網聯絡線等配氣管網還遠未成熟,同時還存在著壟斷、互通程度低等各種問題。另外我國頁巖氣資源富集區多集中在中西部山區,管網建設難度大、成本高,不利于頁巖氣外輸利用和下游市場開拓。
同時,中國幾乎沒有具體至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全國性環境保護法規條例,如今中國頁巖氣的開發向所有類型公司開放,因而行業特定環境管理條例的缺少則是監管系統的主要缺陷,這很可能暗示中國頁巖氣開發所面臨的巨大環境風險。
亟待系統政策支持
雖然頁巖氣產量并未實現政府規劃目標,但長遠來看,未來世界頁巖氣發展依然有望迎來強勁增長,中國天然氣市場前景依舊光明。
而在頁巖氣勘探和示范區建設開發方面,我國初步形成了涪陵、長寧、威遠和延長四大頁巖氣產區,整體產能超過70億立方米/年,初具規模,其中涪陵頁巖氣田和長寧-威遠產區已經進入穩定產氣階段,沒有任何理由退出頁巖氣領域。
同時,中國頁巖氣主體技術體系已基本形成,3500米以下淺區域的勘探開發的技術裝備已基本實現了國產化及規模應用。中央和地方政府也都高度重視頁巖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推出了針對頁巖氣產業的支持和鼓勵政策。
但是在政策補貼逐年減少、油價萎靡不振的情況下,頁巖氣短期難以實現盈利和商業化開采,行業發展受到限制。
我國頁巖氣藏的典型特點是埋藏深、厚度較薄、多層重疊。頁巖氣儲層的地質條件比美國、加拿大等國更為復雜。氣藏普遍埋藏分布于地下3000米以下,對開采技術要求更高。目前壓裂技術下深度超過3500米的頁巖氣井在中國還不能實現盈利。
在這種背景下,秦萍認為頁巖氣開發的基本經濟問題在于吸引更多資本進入這個行業。我國政府也做了諸多嘗試,吸引更多資本注入以推動頁巖氣產業發展,效果不佳。目前看,擁有的技術、經驗、資金和政策優勢的國有石油企業依然是中國頁巖氣發展的希望所在。
現在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激發國有石油企業開展頁巖氣鉆井這種高風險投資的積極性,特別在目前天然氣市場銷量需求整體萎縮的情況下。
對此,秦萍對記者表示,我國的頁巖氣產業扶持政策基本是財政補貼,缺乏其他重要配套政策,如環境保護、地方協調、保護相關農戶或居民利益等細化政策。頁巖氣的開發實際上是一個大的系統,涉及到稅收、土地、監管、環境保護等多個方面,需要整個政策系統的支持。同時應加快制定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相關生產標準和環境標準。
此外,頁巖氣開發中最重要的相關利益者是地方政府和當地民眾,地方政府的有無作為和當地民眾是否支持對頁巖氣項目在當地能否順利推進影響非常大。應當考慮設計一定的政策激勵確保省、市、縣、鄉鎮政府、當地民眾在頁巖氣開發中的相關利益,獲得他們的積極參與支持配合。
為解決中國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替代煤炭,已經成為目前中國能源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但中國復雜的地質結構和其他不利因素都意味著短期內中國頁巖氣生產成本難以下降;國有石油公司擁有多種優勢,已經成為未來頁巖氣技術突破、成本效益提高和推進頁巖氣產業發展的希望,但要實現這個希望還需要政府給出更為強大的激勵以及制定更為合理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