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顧問在最新發布的《2008/09年度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報告》中指出,中國的新材料產業以新材料產業基地為依托,目前已經在長江三角洲形成了浙江東陽、寧波、海寧磁性材料特色產業區域、杭州灣精細化工特色產業集聚區、江蘇沿江新材料產業帶等新材料特色產業集中區,在珠江三角洲初步形成了建筑衛生陶瓷、改性塑料、新型電池、高性能涂料等產業集群;此外,山東、福建、江西、湖南、遼寧等省也開始出現新材料產業集群化態勢。
但是,在中國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取得較大成就的同時,仍存在著諸如各地產業結構同質化嚴重、集群內部聯系不緊密、集群創新能力低下等問題。賽迪顧問開發區咨詢中心咨詢師江華認為,中國新材料產業集群要通過區域協同發展、集群內部合作、提升創新能力、加強輻射效應、面向國際化發展等方面的努力更上一層樓。
促進全國新材料產業集群整體協同發展。盡量減少行政區限制對各集群發展的影響,增強跨行政區的行業內協作,發揮某一集群的特色產業對全國同行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并以加入全球價值鏈為直接目標,從而提升中國新材料及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
加強產業集群內部的合作。完善產業集群網絡中各個要素的建設,推動中介組織、金融機構、公共科研機構建設,通過引入配套產業,上、下游產業形成新材料產業的完整產業鏈,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
注重創新能力的提升。各新材料產業基地應把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放在首位,建立以企業為中心,產學研金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引導企業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研發與高科技含量、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的制造上。
發揮特色產業集群的輻射效應。各地以新材料產業基地為載體或自發形成的產業集群經過幾年的發展,對周邊地區的示范帶動功能逐漸顯現。未來還會在關注新材料基地自身集群發展的基礎上,繼續發揮產業集群的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創新輻射模式。
推動產業集群國際化發展。新材料產業集群的發展必須以國際化為目標,圍繞國際化加快建設,提高水平。可以預計,集群的國際化發展必將涌現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新材料基地、一批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新材料大企業和一批有較大國際影響力的新材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