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看CPI價格,我們習慣性觀察權重占比最高的豬肉,因此形成“豬周期”。去年豬肉價格上漲,大家認為是恢復性上漲,不會影響通縮大局。去年8月的統計數據顯示,豬肉價...
看CPI價格,我們習慣性觀察權重占比最高的豬肉,因此形成“豬周期”。去年豬肉價格上漲,大家認為是恢復性上漲,不會影響通縮大局。去年8月的統計數據顯示,豬肉價格連續3個月恢復性上漲。商務部監測數據顯示,全國300家大型養殖企業生豬平均出欄價格為每公斤1529元,比當年3月份價格最低點上漲了249%。從影響物價走勢的具體項目構成分析,豬肉價格上漲167%,影響CPI上漲約0.48個百分點。
今年又開始上漲。每年三月是豬肉消費淡季,今年卻逆勢大漲。北京新發地市場17日白條豬的批發平均價為每斤11.50元,年同比漲幅超過60%,大家感慨吃不起肉了,實際上也減少了銷售量,目前的豬肉銷量僅為年前的一半。同步上漲的還有生豬的價格,目前已是近四年最高。
全球經濟有可能進入滯脹。
做工業制造業的認為在通縮周期,消費業則認為在通脹周期,更有可能的是處于傳統工業品通縮、而生活成本在節節上升。
我國PPI已經連續48個月下滑,今年油價與黑色金屬一度略有反彈,使降幅收窄。傳統制造業不知道是怎么熬這個寒冬的,現在處于反彈周期,什么時候走出谷底依然是未知數。
各國國債收益率不斷下行,甚至出現負債,如德國、日本,中國公司與企業債利率也在下行。似乎反映投資者對于通縮繼續無可奈何。但事情已經發現了微妙的變化,美通脹指數國債TIPS(Treasury Inflation ProtectedSecurities)走勢,16年以來各期限收益率不斷下行,其中5年期收益率近期更出現負值。
截止3月18日的一周,10年期Tips的價格上漲了1.7%,收益率跌至1年來的低點0.26%。盈虧平衡通脹率(break-even rates)經常被視為預期通脹率的衡量指標,為普通國債和通脹保值國債的收益率之差。該指標本月以來大幅上升,在上周三的美聯儲會議之后漲得更高。10年期盈虧平衡通脹率上升至1.62%,為去年12月以來的最高位。5年期盈虧平衡通脹率漲至1.52%,為去年夏季以來的最高位。2年期盈虧平衡通脹率漲至1.64%,為2014年7月以來的最高位。雖然通脹率都處于低位,但預期有所上升。
中國前兩月物價出現明顯的回升趨勢。PPI降幅縮窄,2月PPI同比降幅縮窄至-4.9%,但當月CPI創下2.3%的19個月新高,其中食品價格明顯上漲,而非食品價格中樞在緩慢抬升。
2月份CPI上升,被歸咎于春節以及寒潮,生鮮鮮菜價格、鮮活食品價格同比上升。2月鮮菜價格環比上漲29.9%,創2008年3月以來月度最高漲幅,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84個百分點,超過CPI環比總漲幅的一半。鮮果、豬肉和水產品價格環比分別上漲6.9%、6.3%和6.0%,三項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40個百分點。
好象大家平時節衣縮食,春節躲在家里吃著豬肉抗寒潮。現在3月到了,豬肉價格繼續大幅上漲,部分地區房價、房租繼續反彈。根據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的最新數據,北京平均租金同比平均上漲12.95%,鄭州上漲1.77%,連哈爾濱也上漲了1.05%,這是怎么回事?而大宗商品也從谷底探出頭來。
熙澤智庫撰文指出,近期中美兩國經濟同時出現滯脹跡象。美國2月CPI為1%,核心CPI達到2.3%,創下近4年以來的新高,1月CPI達到了1.4%,而在15年9月份時CPI還在0左右。美聯儲最重視的居民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同樣出現大幅跳漲,1月核心PCE已經達到1.7%,接近2%的政策目標。無論哪個物價指標都出現了明顯的上升。美國是全球商品的聚集地,尚且出現物價上漲的現象,說明各國貨幣寬松而出的貨幣,在虛擬經濟外,可能在物價上找到部分釋放口。
另一方面,中國無法將成本轉嫁到全球,經濟重組過程中成本是鋼性的,即使你把農民成本壓到最低,一進入物流、冷藏、服務等工業鏈條,在賺不到錢的抱怨聲中,整體成本不可抑制地上升。養殖工業化之后浪費的社會資源減少,但以前農戶散養農家子弟打豬草等不計入成本中,現在通通計入。服務型社會成本會上升,你想吃到1塊錢一個半斤重的煙臺紅富士,是不可能的。
當然,目前工業品仍處于過剩階段,從基本面來看,無論滯脹帶是通縮,傳統制造業的日子不會因此而有根本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