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這兩年來,互聯網+在李克強總理提倡后早已經成為了“大眾創業”形態下各界追求變革的共識。然后到底什么是互聯網+?互聯網+的真正精髓是什么?卻少有人去思考,只是...
這兩年來,互聯網++在李克強總理提倡后早已經成為了“大眾創業”形態下各界追求變革的共識。然后到底什么是互聯網+?互聯網+的真正精髓是什么?卻少有人去思考,只是一味的進行各種互聯網平臺接入、掃二維碼拉用戶、進行各種新媒體的營銷宣傳…..以上種種,說白了只是“+互聯網”,而非“互聯網+”!今天我就和大家說下互聯網+和+互聯網的區別到底是什么。
我們先來說說什么是+互聯網
2015年后半程,我帶著互聯網+和+互聯網的研究課題,集中的從中國東北再到華東,最后止步于華南,調研了多個城市的企業和創業者。發現,現在我們大部分的企業對互聯網+的理解有偏差,目前大部分企業對互聯網+的應用其實是一種典型的+互聯網。
在接觸一些餐飲時,有位企業家朋友對我說他們成功的實現了互聯網+的轉型。這家企業目前聯手美團、糯米等平臺,推出了優惠的單人套餐/雙人套餐/多人套餐,實現了銷售額的大幅度增長,雖然利潤率幾乎為0,但企業認為這樣的做法趕上了互聯網+的浪潮,非常值得。
這家企業也開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主號,每天除了發布一些文章以外,還隔三差五的推出相關的優惠套餐。而且用戶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消費時,都支持支付寶和微信的掃碼支付,大大增加了互聯網+的元素。
相信大家對這樣的案例并不陌生,但事實上,現在中國360個行業的無數企業,通過百度、阿里、騰訊、美團等企業提供的平臺和渠道,并沒有實現企業本質的轉型和變革,原本的運營模式依然沒有改變,互聯網在這個過程中只是一個工具的作用,用戶到達的一個渠道而已,這種渠道和用戶通過傳單、海報等方式來的并沒有本質的區別。
最終,我們的企業通過所謂“互聯網+”的轉變,反而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破壞原本的盈利體系和會員體系,這個對很多弱小的企業來說是致命打擊。 所以,諸如以上的案例以及我們在各大購物中心、商超、工業企業等等,都屬于+互聯網的利用,而非互聯網+。
現在,我們總結下這個概念。+互聯網指的是企業在原有運營模式不變的情況下,通過互聯網的渠道和平臺,實現銷售量的增長,乃至用戶的增長。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起到的只是工具的作用。
一段時間以前,有家名為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平臺通過互聯網+和O2O這種的新模式布局,短時間內做到6900億的交易額,這個成績應該超過京東在中國僅次阿里巴巴,一舉成為中國互聯網+模式下第二大的互聯網平臺。然而我們發現這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所說的6900億的確不假,但是所謂的線上交易只是進行了一個“網簽”的過程,原本的交易、運輸流程并沒有本質改變。所以,這個6900億只能說是企業對+互聯網的粗淺利用,絕非互聯網+的轉型升級。
再來說說“互聯網+”的精髓是什么
我們知道對互聯網工具和渠道的利用,只是單純的+互聯網,而非互聯網+。那到底什么是互聯網+呢?在我看來,互聯網+的真正核心是企業思維模式的轉變,而非各種工具的利用,當然工具就像花草生長的土壤一樣,必不可少。一般來說互聯網+有幾個非常明顯的特征,我們舉例說明幾個。
用戶關系的變革:在以往,企業和消費者的關系是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消費者付費購買,這種模式下消費者和企業的互動僅僅停留在交易本身,企業能掌握的數據只有經營額以及消費者的基本構成來源。而今天,一些企業通過互聯網平臺的利用,轉變思路,把人從消費者變成了消費者+參與者。典型的案例比如樂視公司,樂視電視與其說是樂視生產的,不如說是樂視的工程師和樂視的用戶共同生產出來的,這個過程中消費者不斷的通過各種新媒體渠道提供建議和需求,無形中也成為了這臺電視的產品經理,而樂視作為一個資本大鱷,只是把消費者的需求實現出來而已。 最終電視出來后,這批參與者也成為了消費者,電視在后續的改進升級過程中用戶也全方位參與進來。類似的案例還有小米公司、海底撈等等。
企業盈利模式的變革:企業通過出售出品或者服務盈利,是傳統企業固有的盈利模式,但互聯網+模式下,企業的產品或者服務可以是不盈利甚至虧錢的業務,而通過其他增長服務和用戶收費。深圳的一家物業公司,正在嘗試改變通過收取物業費盈利的壯舉,轉而通過業主的其他需求(上門O2O服務、快遞取送、水電氣費用繳納、裝飾裝修)進行創新性的收費模式,并且聯手了互聯網企業,開通了社區互聯網服務中心,讓用戶原本需要通過小區外實現的服務,在小區內一站式解決。
人力資源架構:傳統企業大多采用金字塔或者樹狀的企業管理模式,一般大型企業有多達6—10層的分級,內部溝通和運營效率低下,尤其涉及到跨部門合作更是如此,導致很多企業需要通過外部分包來實現一些原本自己可以搞定的需求。互聯網+模式下,一些傳統企業開始學會互聯網企業進行人力資源改革,公司分成CEO—總監---員工三個層級,扁平化的改革之下,再使用各種互聯網CRM和OA工具,可謂事半功倍。
跨界融合、開放心態:互聯網+之所以有個加號,是指的我們的企業通過互聯網的思維轉變,得當的使用一些互聯網工具和平臺,把企業變得可以向社會以及其他企業乃至個人來對接。就像我們的微博和微信的API接口一樣,企業需要什么服務,隨時可以接入進來,而非自己再吭哧吭哧的辛苦從頭做起。以北京的街邊餐飲企業為例,一些餐飲企業為了讓更多的出租車和專車司機就餐,辛苦的做廣告地推、和出租車領域有資源的人士合作等多少方式,效果可能會有,但付出和回報來看,不一定劃算。而馬蘭拉面公司和滴滴達成戰略合作,滴滴的專車師傅可以在馬蘭拉面吃到便宜放心的面食,這個過程中馬蘭拉面的這種做法就是互聯網+下非常典型的跨界融合、開放心態,拉面館還是那個拉面館,幾乎沒有任何成本,加上了滴滴這個大的平臺。這個過程中,不但自身的品牌和用戶量帶來一定的增長,給滴滴也帶來了落地的實際服務,相關的產業鏈上的企業也會受益可謂一舉多得。
現在我們來總結下互聯網+的概念:互聯網+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企業通過思維和心態的變革,進而經營模式和用戶關系發生變革的新經濟模式。
所以中國企業的互聯網化轉型,首先要有+互聯網,然而才有互聯網+。